说到瘢痕,大家都不会陌生。在人的一生中,每个人可能都会经历或大或小的创伤,有的不留下痕迹,有的则形成各种瘢痕。尤其是一些显眼处的瘢痕,往往会让人感到自卑,仿佛露出它的那一刻,就会被身边的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忍不住想要藏起来。
那么,瘢痕是如何形成的?用什么方法能够抚平瘢痕呢?医院医美中心主任赵*磊为大家谈一谈。
胸口上长“蜈蚣”难看又难受
“赵主任,我身上的这条‘蜈蚣’瘢痕,还能修复吗?”前段时间,艾女士刚进诊室便迫不及待向赵*磊主任询问道。
据介绍,艾女士家住开封西区,今年35岁,10年前因心脏疾病行开胸手术。虽然心脏病成功治愈了,但手术刀口愈合后却在胸前留下一道长长的蜈蚣状瘢痕。从此爱美的艾女士再也没穿过低领的衣服,生怕别人看到这条难看的瘢痕。但难看可以遮盖,难受却无法逃避。艾女士的刀口愈合后出现局部增生,起初只是有点红,她也没在意。近两年,她发现瘢痕越来越凸起,且又痒又痛,给生活带来不少困扰。
为了祛除这条“蜈蚣”,艾女士也曾做过很多尝试,用了不少所谓疗效出众的祛疤方法或者产品,但是收效甚微。后来,经朋友介绍,她专程慕名找到赵*磊主任。经赵*磊诊断,艾女士为增生性瘢痕。针对瘢痕的大小、隆起程度等症状,赵*磊为她制定了“脉冲染料激光+点阵激光”,再配合局部药物注射的个体化治疗方案。3个月后,艾女士瘢痕痛、痒的症状完全消失,隆起的部分变得很薄,这让艾女士高兴不已。
两类瘢痕需要及时治疗
据赵*磊介绍,瘢痕其实是机体在遭遇外界创伤后,进行组织创伤修复的一个必然产物。相比于周围的正常皮肤组织,它存在形态、功能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可大可小,有的是颜色上的区别,比如和正常的皮肤相比,颜色变深或者变浅;有的是形态上变得粗大,质地变得很硬韧;更严重的会引起一些功能上的损害,比如爪形手、关节畸形、瘢痕挛缩等。
根据瘢痕的颜色、质地和形态,临床将需要治疗的瘢痕主要分为两大类: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且两类瘢痕往往容易混淆。
一是增生性瘢痕。此类瘢痕高于正常皮肤,有充血、发红,但局限在伤口边缘以内。一般没有症状,在受伤后数周出现。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瘢痕可能出现色素沉着或减退,表面趋于平滑,进而发展为萎缩性瘢痕。也有一些患者瘢痕增生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甚至3至5年瘢痕都不变软,此时可考虑手术和激光治疗。
二是瘢痕疙瘩。瘢痕疙瘩是瘢痕体质患者最突出的临床表现。瘢痕高出正常皮肤,色暗红,质地韧而硬,形态不规则,呈结节状,超出伤口界限的异常增生。患者常常由于痛痒难忍而就诊。最常见于胸、肩部位,几乎不能消退,有持续性生长倾向,常具有家族遗传倾向。
多管齐下抚平难看的瘢痕
如何抚平这些难看的瘢痕呢?赵*磊说,瘢痕是创伤的必然产物,一旦产生,无论何种方式都无法彻底去除,但我们可以通过及时、准确的预防及多种治疗手段,使瘢痕变得尽可能小或者不明显。
据了解,瘢痕的传统治疗方法有压迫治疗、药物治疗(包括口服药物治疗和局部注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等。新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激光治疗为主,包括点阵激光(有抑制瘢痕内血管及成纤维细胞增生,并促进胶原再生与重建的作用)、脉冲染料激光(可选择性作用于氧合血红蛋白,破坏瘢痕组织中的血管)、YAG激光(抑制胶原合成,抑制瘢痕组织中的新生血管形成,从而促进瘢痕降解)等。
赵*磊说,由于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治疗困难,复发率高,目前主要采用多种疗法相联合的个体化治疗方式,可减少复发率,治疗效果更佳,如“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激光治疗”和“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手术治疗”都是常见的联合治疗方式。
最后,赵*磊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发生创伤后,不要避讳忌医,不要盲目处理伤口。在伤口恢复期要注意防水、防晒,避免各类感染、炎症后色沉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