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拍完经典文艺电影《甜蜜蜜》的十年后,香港导演陈可辛又推出了一部奢华浪漫的歌舞剧《如果爱》。流畅细腻的镜头语言、利落简约的剪辑技巧、华美精致的画面效果,辅以戏中戏的故事架构,讲述了一段曲折苍凉的三角恋情。
*扮演的“北漂”孙纳与落魄学生林见东(金城武饰)相识于微时,情深意笃、相依为命,但贫穷而没有尊严的生活令孙纳痛苦万分。利用林见东的资源,孙纳走上了电影之路。为了成为明星,孙纳抛弃了林见东,成为著名导演聂文的新女友。十年后,三人同时在一部爱情电影中扮演角色,而电影情节与他们真实的人生境遇惊人地相似。
戏里戏外,恩怨纠葛,亦真亦幻,难解难分。
01声、色、形的娴熟运用
作为一部歌舞片,《如果·爱》不再是平面、单一化的影片模式,而是融合了多种元素,人们可以充分感受到这部电影独特的艺术气息。它在讲述故事的同时,也为观众带来无与伦比的视听享受。
影片中声、色、形的娴熟运用,极其贴切地表达了导演想要述说的种种寓意。舒缓的插曲《外面》每次响起,均伴随着主人公对往事的追忆。穿插在剧情中的多场歌舞剧虽然各自独立,却与情节环环相扣,不着痕迹地为整个故事起承转合。
负责摄影的是杜可风,他惯用略带诡异的构图和夸张的色彩来表现人物杂乱无章、阴晴不定的内心世界。而广告式的表现手法在电影中一再出现,与剧情融为一体,并非只为了华丽的视觉效果而脱离了电影本身所要表达的意向。
02一个简单纯美的爱情故事
大导演聂文拍过无数电影,却无法实现拍一个简单纯美的爱情故事的理想。因为那不仅仅是电影,而是他对于真挚的爱情最深沉的渴望。或许,这也是陈可辛心底可望而不可即的期盼。
事实上,早在年出品的电影《甜蜜蜜》中,陈可辛就已表述过这种理想主义的情怀。当历经坎坷的男女主角相遇在美国的街头,从此与相爱的人长相厮守,应该是他们最真切的想法。然而,十年过去,在主题相似的《如果爱》的世界里,同样是漂泊,同样是慰藉,同样是离别,唯有爱情不再绝对,如果要相信,也不过成为一种“可能”。时光流转,爱与不爱已经不再是痛彻心扉的痛苦抉择,现实让人清醒,最爱自己的人只有自己而已。
试问有谁愿意忍受寂寞清贫的生活,去换取一个未知的未来?当光鲜的日子唾手可得,放弃与美好前程相冲突的爱情似乎成了理所当然的事。也许不是不懂得爱,只是爱情无法提供更为精彩纷呈的物质享受与心理满足。
03没有爱情,生活也必须要继续
影片安排孙纳与林见东再次重逢,两个人在一起之后,所有的爱恨情仇都一笔勾销。演完电影,他们轻装上阵,奔向新的生活。也许这才是真实的生活:没有了爱情,生活依然需要继续。
可是,人们仍然需要爱情去承载无处寄托的幻想、激情和脆弱,爱情电影由此应运而生。然而,当鲜活的本质消失之后,在电影时间就需要使用各种戏剧冲突与情感纠葛来填补这种爱情的缺失部分。曾经的过去彻底忘记,遥远的未来却无法把握,只能活在当下,珍惜自己现在的时光。此时,即使爱已不在,主人公们也会把电影中的电影演得精彩纷呈,也许这正是这部电影最为成功之处吧。
事实上,即使是戏中戏里面完美的明星们,在卸妆之后也不得不还原成并不完美的普通人。然而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和掩盖着真正的自我,无时无刻不在扮演被异化了的角色。导演深谙电影界的虚伪和规则,借助影片隐晦地讲述了这样一个残酷的真理:
真正纯粹的心灵与脱离物质基础的爱情在商品化社会中是根本无法存在的,它们只能在现实冰冷无情的夹缝里挣扎,最终将被扼杀。而这种过程带来的疼痛恰恰滋长于主人公们自我挖掘的伤口,这暗示着当代人情感关系的畸形和隐痛。
一个简单纯美的爱情故事背后,导演陈可辛揭开生活的真实面貌。
04独特的“灰色”人文关怀
不过,《如果·爱》毕竟只是一部电影,仅此而已。既然现实是如此暗淡无光和无法改变,看清真相反而是一种残忍和折磨,还是让主人公们在电影中继续消磨有限的人生吧,这是情感世界崩溃之后的唯一救赎。
导演的这种态度绝非传统意义上的“难得糊涂”,而是一种妥协的、灰色的人文关怀。在商业气息甚浓的歌舞片光鲜闪亮的外衣下,愈发现实的社会价值取向及其意识形态下造就出来的畸形的、复杂的人际关系,才是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