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间隔缺损手术方式选择?
干货满满!!!
室间隔缺损,右侧腋下外科手术,腋下小切口封堵,还是内科大腿穿刺封堵?
上次关于这个科普,过于强调了封堵的一些可怕的风险。其实,外科腋下开胸手术也有很多并发症……
1
体外循环并发症,比如神经系统并发症(体外循环引起的神经系统并发症,脑栓塞,或脑出血,这些都是比较恶性的并发症)
2
缝合室缺引起残余分流(也有可能需要二次手术)
3
传导阻滞(有可能需要放置起搏器)
4
主动脉瓣膜损伤(二次换瓣膜)
5
出血、感染、肾脏损伤、肝脏衰竭、气胸、皮下气肿、乳糜胸、切口感染(有可能需要二次清创)、胸骨裂开、神经损伤、奇静脉损伤(大出血)…
以上都是外科可能出现的一系列并发症,有时候都不知道怎么就出现并发症了,有些可以预料到,有些预料不到,防不胜防,任何一点点的疏忽、或者照顾不到、叮嘱不到位就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外科手术也会有风险,也绝对不是保险箱。各种手术术式,都有优劣,不能互相排斥,互相贬低对方的不好,强调自身的优势。
01
如何选择一种对孩子最好的手术方式?
如何选择一种对孩子最好的手术方式,减少手术风险,成了家长和医生考虑的问题。
但是总体来说,孩子家长由于缺乏对先心病的认识,一听说孩子得了先天性心脏病往往不知所措,加上现在很多信息不对称,不能够客观地把握孩子的情况,对疾病手术方式了解很少。所以这个时候,医生更应该根据自身的知识与经验,给孩子提供一个最优的解决方案,让孩子受益更多,损伤降到最少。
受传统理念或者观念影响,早期对室缺封堵绝对排斥。但是随着临床经验的增长,对室缺封堵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以前传统理念或者观念认为一个铁疙瘩放心脏里,心脏还怎么收缩?
●封堵器左室面怎么可能不压迫左室面边缘,引起传导阻滞?
●万一心肺复苏,心脏里那么大一个铁块,怎么做心肺复苏?
当时也这样接受这种理念,于是认为室缺坚决不能做封堵。随着临床经验丰富,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理念,对室间隔缺损又有了新的认识,在不断学习前辈经验的过程中,有了自己对室间隔缺损的治疗理念与观念。从几年前的完全排斥,到现在的部分接受。
Alottoworryabout
Justinadvertentlyrelieved
02
如何把损伤降低到最小,受益最大化呢?
自己也做一些房缺封堵,逐渐了解到,现在的封堵器材质是很好的,很柔软。设计的也越来越小巧、精致、柔韧。
如何把损伤降低到最小,受益最大化呢?
1
能不做手术就不做手术,也许是最好的办法!室间隔缺损绝大多数能够自愈!看清楚,绝大多数!真正需要手术的室间隔缺损并不多!但这个过程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定期复查,“抱着治愈的心态去等待自愈”。这种情况对于孩子生长过程中,逐渐缩小的室缺有很大希望!
2
需要尽早外科手术的大室缺(7毫米以上),影响发育或者肺动脉高压严重、反复的肺炎心衰,就不要考虑封堵治疗了,能右侧腋下开胸手术就小切口开胸,不行就中间开胸,保命第一了,想不了太多了。
3
干下或者嵴内室缺,还是别犹豫,直接腋下开胸或者中间开胸手术,不要指望干下室缺去做封堵,封堵不牢固,还容易损伤主动脉瓣膜,很多封堵都是挂到主动脉瓣膜引起损伤的。
4
肌部室缺肯定是首选封堵。这个部位的室缺,对于外科来说很难修补,而这个部位远离传导束与主动脉瓣膜,反而适合封堵治疗,一个伞盘覆盖+挤压,把肌部室缺堵的结结实实。
5
对于那种光秃秃的膜部室缺,还是踏实做外科手术吧,主要是怕10-20年以后,随着孩子室间隔的增厚,封堵伞伞盘压迫左室面,出现延迟三度传导阻滞。
但是这种室缺如果3-5毫米大小,如果孩子家长不着急,完全可以等到3-5岁考虑外科手术。为啥这样说呢?
(1)首先,想给孩子一次自愈的机会;
(2)其次,孩子大点也手术安全;
(3)再次,3-5毫米缺损真的很少引起孩子发育迟缓或者反复肺炎,所以并不用着急;
(4)最后,如果杂音大(3-5毫米室间隔缺损是杂音最大的),担心孩子幼儿园、可以考虑3岁幼儿园前手术,如果家长还有耐心,可以到5岁手术。
6
对于膜部室缺,那种膜部瘤有破口的室缺,离主动脉瓣膜远的,也可以考虑做封堵,封堵器直接堵住破口也就是分流口,也不会压迫左室面,出现传导阻滞。能做封堵的室间隔缺损都不是特别大,一般3-5毫米,太大的缺损,肯定不能封堵治疗。
3-5毫米的室间隔缺损,如果家长特别想微创,封堵治疗,不如耐心等到5-6岁,做内科射线下的大腿穿刺那种封堵。等到5-6岁,为啥这样说呢?
(1)一是给孩子一次自愈的机会,5-6岁,室缺都有机会自愈;
(2)另外一点,孩子足够大,大腿穿刺,血管足够粗,穿刺大腿动静脉,不容易损伤血管…
其实主要就这两点。开胸封堵不论怎么说,还是有切口的,是一种创伤性手术。如果家长想做封堵,建议直接等到5-6岁做大腿穿刺的射线下封堵…
“如果四大名著也做个排序的话,热度最高的应该就是三国了。《三国演义》和其他三大名著最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有人把它当故事书看,有人把它当历史书看,还有人把它当兵法书看。
如果说英语文化中有“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中文环境下对应的就是“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三国”。
国人对三国的不同认知,其实更多是对真实史料和演义形象的分歧,而《三国演义》的成功就在于通过演义这种大众最能接受的方式,既讲了传奇故事,又完美还原了历史上的人物形象,还偷偷输出了作者的三观。”
每个医生对于疾病理解不同,出发点不同,所以会有不同的治疗理念与见解。以上纯属个人观点,自己对室间隔缺损外科治疗和封堵治疗的一些理解和体会。
Alottoworryabout
Justinadvertentlyrelieved
”
做最好咨询与科普,帮更多孩子!
给作者赏杯咖啡,
支持作者,感谢大家!
“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