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1/1/5 2:33:00
先天性膈疝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由于呼吸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必须尽早手术,但术后常出现漏斗胸。分析原因,可能与两方面因素有关,其一是胸腔内增加的负压,其二是膈肌的牵拉。为了避免漏斗胸的发生,必须尽可能消除这两个因素。先天性膈疝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一般出生后便存在,由于病变特殊,危害严重,需要在新生儿或者幼儿时期完成手术。先天性膈疝原发的病变来自膈肌的缺陷,由于天然的裂孔或者局部缺损存在,为膈疝形成提供了可能。腹腔脏器可以通过膈肌缺陷进入胸腔。异位的脏器不仅影响了消化功能,更重要的是占据了胸腔的空间,使肺组织严重受压,影响呼吸功能。呼吸功能是最基本的功能,当呼吸功能受到影响时,患儿的生命将受到影响,因此必须尽早手术。膈疝手术有两个主要的内容,首先要将异位的脏器移送到腹腔内,接着要对膈肌的缺陷进行修补。这些操作可产生两种结果:其一,胸腔空间突然增大后,肺组织无法立即填充多余的空间,结果会增大胸腔的负压;其二,膈肌的修复可能导致膈肌紧张,牵拉前胸壁。胸腔负压增加会对整个胸壁造成牵拉作用。由于剑突附件较为游离,活动度大,因此很容易在负压作用下出现凹陷。膈肌前方的辅助点恰好在剑突附近,膈肌的紧张也会牵拉此部位。两种力量同时作用于剑突附近的胸壁时,凹陷就极其容易发生了。以往我们接诊过很多膈疝术后出现漏斗胸的患儿,这些患儿术前并没有漏斗胸,都于术后出现了畸形,因此与手术有明确的因果关系,手术是造成漏斗胸的根本原因。既然原因明确,有没有可能避免漏斗胸发生呢?方法肯定有。医院的洪淳教授做过深入探讨。他介绍的方法是,术后做呼吸功能支持,使压缩的肺尽可能膨胀起来。如此可以减小术后的负压。这对避免漏斗胸发生有重要意义。另外,在修复膈肌缺损时,尽可能减小膈肌张力,也有助于消除凹陷的形成。(王文林,医院胸壁外科主任,oshi)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