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关键词句
关键词句
一、关键词
词语含义类:1、借助语感确定语义;
2、通过上下文理解;
3、通过主旨、思想感情理解;
4、借助修辞方法、景物特点和意境理解。
词语作用类:A、概况作用
B、指代作用
C、感情色彩及附加意义
二、关键句
“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类型:
1、内容(含义、思想感情)
2、结构(呼应、过渡、铺垫、总结)
3、修辞效果
1、如何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2、如何理解关键词句的作用。
咬人草小记
①在新疆,有一次到山里访问哈萨克牧人,很偶然地认识了一种奇怪的植物。
②如果不是新疆友人介绍,我决不会注意它们的。那是在爬坡的路上,前面的人突然大声叫起来:“小心!咬人草!”
③咬人草?草会咬人,我有点不相信。这是生在路边的一种普普通通的草本植物叶色暗绿,有点像深秋经霜后的菊,没什么可怕的地方。“可别轻视它,碰它一下,就像被毒蜂蜇一样,手上要肿痛好几天呢!”友人正儿八经地关照我,绝无开玩笑的意思。
④这愈发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俯下身子,绕着一丛咬人草仔细看了半天,除了发现叶瓣上有些细小的透明的刺之外,没有任何特别之处。我掏出随身带的旅行剪刀,用摊开的笔记本接着,小心翼翼地剪下两片叶瓣。我要把它们带回去,让上海的朋友也能见识一下这种奇怪的草。“算了吧,它会咬你的。”友人笑着劝我。“不怕。”我很自信地回答。
⑤咬人草夹进了我的笔记本,我却安然无恙。这叶瓣似乎有些桀骜不驯,硬硬的,不肯平伏,那些尖尖的小刺竟戳穿了两页纸。,但不管怎么样,它们是我的俘虏了。这种小草会咬人,如同河豚的有毒,如同海胆的有刺,如同贝类的有壳,只是它在同其他生物的生存竞争中形成的一种自卫本领。
⑥几天之后,我几乎淡忘了这小草。一次,我翻开笔记本准备记一些什么,还没来得及写一个字,只觉得手指上猛地一阵剧痛,就像被尖利的牙齿狠狠咬了一口。我一下子把笔记本摔得老远,那咬人草的干叶从本子里掉出来,落在我的脚边——依然是硬硬的,一副倔强的模样,仿佛一对暗绿色的眼睛冷冷地嘲笑着我
⑦啊!咬人草,它终于咬了我!
⑧咬是被咬了,我却并没有记恨,相反,倒生成一种敬佩的心情来——这任人践踏的、可怜的小草,性格的刚强不屈竟至于此!它似乎要提醒我一些什么
⑨我没有再把草叶夹进笔记本,而是任它们在沙土中躺着。因为我确信,假如带着它们,我一定还会被咬的,我不可能老是警觉地惦记着它们,防着它们,也不可能改变它们的性格,与其强迫它们耿耿于怀地跟我,不如让它们在自己的泥土中找到归宿。
⑩然而,关于这咬人草的故事,我是很难忘记了。
1.咬人草从外表看是“普普通通”,骨子里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两个成语概括)
2.“这任人践踏的、可怜的小草,性格的刚强不屈竟一至于此!”这句话中的“此”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画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与特点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对咬人草的态度经过了好奇——淡忘——敬佩——难忘的变化过程。
B.“让它们在自己的泥土中找到归宿”一句话表明了作者对咬人草的同情。
C.“叶色暗绿,有点像深秋经霜后的菊”一句话使用了比喻的手法。
D.作者借写咬人草意在赞美平凡的生命中所蕴含的刚强不屈的性格。
解析:
1、描写咬人草的文段有⑥⑦⑧,由此可选出桀骜不驯、刚强不屈两个成语。
2、回归原文,通过上文可以知道咬人草被作者夹到笔记本里了却还要咬“我”,可见它的刚强不屈。
3、判断用了拟人手法,关键句作用可从“内容+结构+修辞”方面回答。
我要做一只美丽的蝴蝶
①一个小孩,相貌丑陋,说话口吃,而且因为疾病导致左脸局部麻痹(bì),嘴角畸形,讲话时嘴巴总是歪向一边,还有一只耳朵失聪。
②为了矫正自己的口吃,孩子模仿古代一位有名的演说家,嘴里含着小石子讲话。看着嘴巴和舌头被石子磨烂的儿子,母亲心疼地抱着他流着眼泪说:“不要练了,妈妈一辈子陪着你。”懂事的他替妈妈擦着眼泪说:“妈妈,书上说,每一只漂亮的蝴蝶,都是自己冲破束缚(fù)它的茧(jiǎn)之后才变成的。如果别人把茧剪开了一道口,有茧变成了蝴蝶是不美丽的。我要做一只美丽的蝴蝶。”最终,他以坚强的毅力战胜了口吃,能顺利地讲话了。
③在努力矫正口吃的同时,他还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为了获取知识,他全身心地沉浸在书本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源源不断地汲取力量。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他从不退缩,总是对自己说“我要做一只美丽的蝴蝶。”通过发愤学习,他顺利地完成了中学的学业,不仅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④年10月参加全国总理大选时,他的成长经历打动了无数选民,他的竞选口号“我要带领国家和人民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人们纷纷把票投给他,使他以高票当选为总理。
⑥“每一只蝴蝶都是冲破束缚他的茧才变成的”这个信念促使他成为加拿大第一位连任两届的总理,他就是让.克雷蒂安,人们亲切地称他为“蝴蝶总理”。
1、用“____”画出描写让·克雷蒂安生理残疾的句子。
2、第③自然段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A、点明中心B、总领全文C、承上启下D、首尾呼应
3、“每一只漂亮的蝴蝶,都是自己冲破束缚它的茧之后才变成的。”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出现时,那束缚让.克雷蒂安的“茧”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出现时,“茧”又指的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简练的语言概况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要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在文中多次出现,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打糕,()炮火,()硝烟,带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碳啊!当时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眼泪。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您在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怀?
1.在选文中填上合适的词语。
2.“雪中送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文中,“雪”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有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腰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1.“瞪”查音序应查(),完整的音节是(),查部首应查()部,这个字共有多少画()。
2.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补充恰当的词语,使之搭配恰当完整。
()的队伍()的洪水()的老汉()的木桥
3.用“——”画出比喻句。用“~~~~”画出拟人句。再谈谈这两个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C
父亲,树林和鸟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童年时,一个春天的黎明,父亲带着我从滹沱(hūtuó)河岸的一片树林边走过。
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的树林,上上下下的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林子里有不少鸟。”父亲喃喃着。
并没有看见一只飞鸟,并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我茫茫然地望着宁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父亲指着一棵树的一根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我仔细找,没有找到动着的那几片叶子。
“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了鸟。
我只闻到浓浓的苦味的草木气,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鸟也有气味?”
“有。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黎明时,所有的鸟抖动着浑身的羽翎,要抖净露水和湿气。每一个张开的喙(读huì鸟嘴)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鸟要准备唱歌了。”
父亲和我坐在树林边,鸟真的唱了起来。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父亲说。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活。
过了几天,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飞向天空离开树林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为什么?”我惊愕地问。
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1、请写出文中加点词语的同义词:(4分)
兀立()舒畅()
快活()惊愕()
2、文章用“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这句话开头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天的黎明,父亲来到树林边怎么就知道“林子里有不少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喜欢鸟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请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写道“我茫茫然地望着宁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飞鸟,并没有听到一声鸟叫”,“我只闻到浓浓的苦味的草木气,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为什么以“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结尾?(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竹子
竹,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然而,我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自古至今,它和松、梅被誉为“岁寒三友”,历年竞相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刻,游人所向往。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竹就悄悄地在地下萌芽了。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冻土,脱下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暑来寒往,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竹子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作为我们每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仔细阅读上文后完成下列填空:
1、“息”字的解释有:①停止;②消息;③呼吸时进出的气;④利息。
文中“息息相关”的“息”应属于第________种解释。(1分)
2、这段短文写了竹子______、竹子的_____两个方面,重点写了竹子的_____。(3分)
3、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用途写出了竹子“全身是宝”。(2.5分)
4、“岁寒三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1.5分)
5、用“——”画出表现竹子强大生命力的语句;用“----”画出作者由竹子引起的联想。(2分)
6、“竹子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这是反问句,将它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竹子最突出的品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4分)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但是,看!——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1、用“∥”将短文分为两部分2、短文先写了表演前的情况:背景是_____;人物是_____;性格是_____;神情是_____;而腰鼓则是____。
3、选文为什么要先写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和他们的衣衫,又写他们的沉稳安静的神情和“呆呆”的腰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但是:”“看!——”单独成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赏析划线句子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大龙山区有个叫桂花尖的山峰。年秋天,国民党军队企图进犯红五军驻地??桂花尖下的毛湾村。彭德怀军长得到了情报,立刻帮助乡亲们转移到山坳后面,然后在周围上的山上布下了埋伏,摆了口袋阵,又亲自事了一个连扼守在桂花尖山顶上,准备全歼来犯的敌人。②桂花尖的山顶上有棵大桂花树,树下有个棚子。从棚边往西望,毛湾村庄尽收眼底;棚子原来是姓范的老人守野猪的,这时老人就住在棚子里。彭军长带了一个连就守在这棚边。③头一天,敌人没有来。炊事员每次送饭来,彭军长总是先给范老爹添好送去,老人十分感动。开晚饭时,炊事员送来了一碗鸡汤,那鸡汤真是香味四溢,闻到都使人要掉口水。彭军长首先拿起搪瓷碗满满舀了一碗。战士们感到很奇怪:平时有什么好菜,彭军长从来不先吃,今天怎么先舀鸡汤呢?正当战士们迷惑时,彭军长把一碗鸡汤端到范老爹面前。④老人见军长先给他端来一碗鸡汤,眼眶湿润了。他活了几十年,见过多少兵:扎长辫子穿马褂的清兵给过他鞭子扎宽皮带穿皮鞋的国民党兵给过他枪托戴歪帽子叼烟枪的土匪兵给过他脚尖如今,红军的军长,却亲手端鸡汤给他。想到这里,老人情不自禁流下了热泪,他感动地说:“彭军长,这…这…还…要得?你们为我们老百姓打匪军,我们没有什么慰劳你们还要你端鸡汤,这怎么过意得去啊!”⑤彭军长一手端碗,一手拿起老人的手来接碗,说道:“老人家,红军同老百姓就是一家人,有盐同咸,没盐同淡,一碗鸡汤一样香,一样甜哩!”⑥老人听着彭军长讲话,一不小心,鸡汤泼了一些出来。在彭军长再三说服下,老人喝下了这碗鸡汤。⑦后来,白军知道红军部队作好了准备,没敢来进犯。红军和乡亲们又回到了毛湾村。下山后,范老爹逢人就讲彭军长给他端鸡汤的事。以后,有人到桂花尖山都说那里还有鸡汤的香味呢!
1.写出这篇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给下面句子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守:①防守②守候③看护④遵守⑤靠近A:彭德怀军长亲自带了一个连扼守()在桂花尖山上。B:这个棚子原来是一个姓范的老爹守()野猪的。3.摘录点明中心思想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画“___”句子的作用是()①说明老爹见多识广。②想起他们,老爹就恨。③那些兵和红军对比,反衬红军与老百姓亲如一家。
5.文中加“______”的句子有什么含义?()①说明鸡汤味浓,还没消失。②说明人们一来到桂花尖山顶,就想起与老百姓亲如一家的彭德怀军长。③人们总想起彭德怀军长,想起他给老爹送鸡汤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