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张爱玲的小说以揭露人性见长。
她的作品风格大多阴冷、深沉。
比如《金锁记》主人公曹七巧一生戴着黄金的枷,劈死了身边的人,也劈死了自己。
年,《沉香屑第二炉香》问世。
这部小说承袭了作者的一贯风格。
在此基础上,作者做了大胆的尝试。
在作品里加入了恐怖元素。
让人读完后,感到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作品讲述了年近不惑的教授罗杰·安白登,如愿娶到了一个比自己小近二十岁的少女。正当他兴高采烈憧憬幸福时,妻子却突然“发狂”,到处指责他是一个变态。
名誉扫地的罗杰,丢了工作,没了地位,绝望之中,选择自杀了却生命。
事实的真相如何?
作者借罗杰的故事,又在说怎样复杂又恐怖的人性呢?
表面上,这是一个男人的故事,实际上背后牵扯的,却是当时人的生存危机。
男主人公罗杰是一个四十岁的大学教授。
尽管已经到了不惑的年纪,但是他仍然对恋爱抱有罗曼蒂克的幻想。
对于能娶到愫细做妻子,罗杰是欢喜疯了头。
书上这样描写愫细的年轻貌美:
“她的头发的波纹里永远有一阵风,同时,她那蜜合色的皮肤又是那么澄净,静得要死。”
“笑的时候露出一排小小的牙齿,白得发蓝------小蓝牙齿!”
没有眼睛、脸部的描写,作者只用了头发、皮肤和牙齿几个意象,营造出一种不真实的场景。
这种像“鬼”一样的描写,一下子让读者坠入冰凉。
但是,罗杰偏爱这种美。
作为一个教授,同时担任学校的舍监。
罗杰太过于严苛和拘谨。
他对学生要求极其严格,导致学生们敢怒不敢言。
当新婚之夜,愫细哭着跑到学生宿舍,控诉他是个色情狂。学生们一下子兴奋了起来。
“越是道貌岸然的人,私生活越是不检点。我早就觉得安白登这个人太规矩,恐怕要发生变态心理。”
他们终于抓到了罗杰的罪证,誓死要把他打倒。
于是,他们带着愫细找到了罗杰的死对头——毛立士。
毛立士带着愫细以及她的母亲,到处拜访朋友,尤其是一些香港中等以上的人家。
将罗杰的“变态”行为宣扬了出去。
现在的罗杰成了人们眼中污秽不堪的变态和色情狂。
虽然校长很同情罗杰,但是为了学校名声,只能将他开除。
罗杰丢了工作,失了名声,还天真地以为可以挽救和愫细的婚姻。
他预备带愫细去外国,给她“爱的教育”。
他认为愫细对他的抗拒,只是因为她太纯洁了。
纯洁得不懂人事。
没有想到的是,愫细一面和他周旋,一面跟着母亲散布流言。
因为香港的法律规定,要想离婚,对方必须要有犯奸、疯狂或者入狱。
愫细这样做,明摆着要逼疯他。
罗杰这才知道自己跌入了一个巨大的陷阱里。
自己现在是四面受敌。
婚是离不了了,分居的话,还要负责愫细的生活开销,这也是他不愿意的。
因为,他丢了工作。
没了收入,还不是压垮罗杰精神的最后一根稻草。
真正让他绝望的是,愫细姐夫自杀的真相——
那个男人彻底被社会抛弃了,他找不到工作。
长期的精神压抑,让他不堪重负,选择了自杀。
换言之,他是被迫害死的。
罗杰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将来,也像那个可怜的男人一样。
他回到家后,打开了煤气。
“他把火渐渐关小了,花瓣子渐渐小了,短了,快没有了,只剩下一圈齐整的小蓝牙齿,牙齿也渐渐隐去了,但是在完全消灭之前,突然向外扑一扑,伸为一两寸长的尖利的獠牙。”
这里小蓝牙齿再次出现,这次却变成了吃人的獠牙。罗杰就这样被吞噬了。
在整篇小说中,罗杰的形象是最像一个人的存在。其他人物,尤其是愫细一家都是那么飘忽不定,苍白冰冷。
如同幽灵一般。
罗杰对工作的一丝不苟,被人们当做是精神病的潜藏。
他对夫妻生活的正常渴望,被视为变态行为。
最终,这样一个毫无过错的好人,被社会无情地抛弃了。
与男主人公罗杰相比,女主人公愫细的双重人格,真得让人寒毛直竖。
愫细的成长环境,被母亲蜜秋儿太太严格掌控着。
不仅仅是她,她的姐姐靡丽笙和妹妹凯丝玲同样如此。
靡丽笙在天津有过一段不幸的婚姻。
她的丈夫是个变态色情狂。
其实,被姐妹俩视为洪水猛兽的变态行为,只不过是一个男人正常的生理需求。
姐妹俩受到母亲严格的监视。
就连所读的报纸,也要经过母亲的检查。
蜜秋儿太太的这番做法其实很好理解。
怕女儿在未婚前受到诱惑,做下错事。
女孩子在未出嫁前,懵懂无知也是很正常的。
但是,母亲会在女儿出嫁前一晚,教授女儿为人妻的常识。
蜜秋儿太太并没有这样做。
所以,靡丽笙和愫细才会认为丈夫做的是禽兽所为。
罗杰明白了这一点,也打算给妻子“爱的教育”。
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愫细是一个外表纯洁、内心邪恶的女孩子。
这种女孩比风流堕落的女人更恐怖。
和罗杰结婚,是一种势在必行。
因为罗杰是一个“安静而平凡的单身汉”。
被蜜秋儿太太挑中做女婿,罗杰受宠若惊。
在这场婚姻里,比他小了二十岁的愫细是一个强者。
婚礼当晚,愫细不能忍受罗杰的“禽兽”行为,跑了出去。
可是,她并没有跑回娘家。
而是跑到了男生宿舍,此时她仅着一件“轻纱睡衣”“肩膀还露在外面”。
至于为什么不回娘家,她给出的理由是怕惊扰母亲睡觉。
她虽然惊恐,但是思路非常清晰。
控诉起罗杰来,言语都没有停顿。
与其说她伤心恐慌,倒不如说她是气愤难耐。
男学生带着她找到校长。
校长只是安慰她,劝她不要将这件事宣扬出去。
毕竟对夫妻二人,对学校名誉都没有好处。
从校长那出来后,愫细的反应耐人寻味:
“愫细掷去了那朵扁的牵牛花。学校的名誉!那么个破学堂!毁了它又怎么样!”
她想到了罗杰的死对头毛立士。
“我记得他是个和善的老头子,顶爱跟女孩子们说笑话。------走,我们去见他去。”
这番操作,一点都不像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纯真女孩子的做派。
她利用自己外貌的优势,以及女人的脆弱,一定要搞臭罗杰。
在毛立士的带领下,整个中上层阶级都知道了罗杰的不堪。
愫细用自己纯真无邪为掩护,将罗杰弄得身败名裂。
在这个社会难以立足。
可是,不明情况的罗杰来找她时,她依然是一副天真的面孔。
似乎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呵,罗杰,我要人人都知道,我多么爱你。我要人人都知道你是多么可爱的人。”
这就是愫细认为的爱。
多么惊悚。
一面说爱,一面在害。
“她偏着头,打了个呵欠,蓝阴阴的双眼皮,迷蒙地要阖下来,笑道:我要睡了。现在你可以吻我一下,只一下。”
这时,愫细的形象不再让读者怜惜。
她俨然就是一个脸上挂着笑容的“杀手”。
这场婚姻悲剧的幕后推手就是蜜秋儿太太。
她处心积虑地将女儿控制在自己身边。
但是,如果不让她们嫁人,女儿会对她产生怨怼。
唯有让女儿知道男人的恐怖,女儿才会死心塌地留在自己身边。
唯有让女婿们身败名裂,大家才不会怀疑女儿们的问题。
貌似是婚姻的悲剧,实则是人性的自私。
自私的蜜秋儿太太将女儿们包装成人畜无害的天使。
别人不知道的是天使的背后是吃人的心肠。
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受到西方经济、文化、思想的强烈冲击。
社会结构也在不断地颠覆、重组。
在这种变化下,女性面临着找寻自己出路的困境。
以愫细一家为代表的女性,选择蜷缩在一隅,来抵御外界的冲击。
她们的结局势必是一个悲剧。
蜜秋儿太太还有一个小女儿凯丝玲。
谁会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悲剧已经开始,而且不会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