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手畸形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完美下的残忍北大吴谢宇为何杀害自己的母亲
TUhjnbcbe - 2024/10/4 17:17:00

六年了,北大学子吴谢宇弑母案也即将最后第二次审判,迎来最终的结局。

想必大家应该看了很多吴谢宇弑母案的细节,如此悲惨的人伦惨案想必让大家唏嘘不已。

可唏嘘长叹之后,我们不禁会问:看起来如此完美的北大学子吴谢宇,究竟为何会残忍锤杀自己的亲生母亲呢?

一:看起来完美的吴谢宇

学业上,吴谢宇成绩非常优秀。

吴谢宇自小天资聪颖,且学习努力,被同学称为“宇神”。

中考时,考入福建省重点高中福州一中;

高考时,被北大自主招生提前录取,进入北大排名前列的经济学院;

大一时,获得北大“三好学生”荣誉称号;GRE考试高分通过,排名全球前5%......

吴谢宇在北大

日常交往中,在朋友亲属眼里,吴谢宇待人礼貌,品行端正,自律、优秀、阳光.....

逢年过节时,他也会给亲朋好友发祝福短信,而且不是群发。他体育也很好,在班级敢为争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呆子。

至少在周围人的眼中,这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品学兼优”的孩子。

我们说一个人学习好不好,评价标准单一且明确,就是看学习成绩。在中国,“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更是深入人心。

可以说中国孩子的学习成绩几乎成了学生唯一的评价标准。

但是学生的品行好不好,却被学习成绩的光芒掩盖。

一个人的品行没有十分明确的标准,只有社会大众意义上的公序良俗。

就法律而言,法律只是规定了人的最低行为,对道德却无法评定,因此生活中有很多违背道德却不违法的事情。

甚至说,很多人是会伪装成社会要求的那样,看起来礼貌规矩而已,就比如日本人的礼貌。

日本式的过度礼貌总是让人感觉到不适应,不仅是文化差异,更是那种虚伪的礼貌让人不适。这种规则下的礼貌是为了规则而礼貌,并不是发自内心。

所以看起来完美的吴谢宇真的就完美的吗?并不见得。

吴谢宇学生时期

犯案后的吴谢宇,仿佛打碎了身上的最后一层桎梏,做出了一系列与之前20年乖乖子人生截然不同的浪子行为。

他向周围的亲属骗取钱款万后,首先花了58万买彩票。

以吴谢宇的头脑智商来说,不可能不知道彩票中奖是小概率事件,这在数学上又称为近乎不可能事件。

说白了,吴谢宇买彩票纯粹是赌徒心理,但他还是去买了,而且不是几千上万地买,而是花了58万,就算家里有现金上百万,一般人也不会这样买吧。

所以说他是释放自己的金钱欲望一点不为过,就只是纯粹地满足一时的金钱快感。花钱买东西是很痛快的,无论花多少,相信每个人都有感觉。

另外,吴谢宇在犯案前就曾向其舅舅借钱用以招募性服务,犯案后更是与性工作者谈起了恋爱,购买性道具,下载黄色电影,并向其中一个性工作者转账20余万当作彩礼。

购买性道具,下载黄色电影,小飞认为这都属于个人爱好,不犯法即可,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不过向性工作者转账20万,这在常人眼里无疑是令人匪夷所思的。

大家可以想一下,作为一个北大高材生,作为一名法治社会下的社会主义青年,怎会不知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一浅显道理呢?

吴谢宇已经亡命天涯,却还承诺娶别人为妻,而且实质性地大额转账作为彩礼,并不是象征性地哄骗而不付出。

他已经没有未来了,这些明知不可能的事情他还是做了。

在我理解而言,这也只是为了满足自己所谓的男人“成就感”,展示自己的“金钱权力”,是内心实际需求被极度压抑后的畸形释放。

吴谢宇这时的种种表现与北大高材生,与那个“品学兼优”、近乎完美的学神已经格格不入了。

吴谢宇在北大

人无完人,没有人是完美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生活相处中,那些看起来完美的人反而让人感到可怕,有时候那些看起来一言不发的所谓“老实人”也让人感到脊背发凉。

头顶北大光环,完美的形象被打破,前后对比反差之巨大,,这可能也是很多人觉得吴谢宇案令人唏嘘的一点吧。

他本该天之骄子,前程锦绣,国之栋梁,却残忍犯案,而且是悖逆人伦的弑母惨案!

究竟何至于此?

二:缺位的父爱与包围的母爱

我们都知道,父母对一个孩子的影响之巨大无法估量。

很多人都在说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愈,这话一点不假。

但小飞先抛出观点,无论吴谢宇原生家庭如何,都不该为吴谢宇弑母提供任何辩论依据。原生家庭不背这个锅。

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社会上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大家都要追根究底,非要在原生家庭找出来一些所谓的原因来解释动机。

我个人是不赞同的。解释不能成为辩解。

像吴谢宇这样的案子,原生家庭该负责吗?

诚然应当有一定责任,尤其是吴谢宇的母亲,究竟吴母平时对吴谢宇怎样的教育,我们已经无从得知,即便吴谢宇庭审时也未能说出实情。

但是,anyway,这样就能为吴谢宇洗脱吗?我认为是天方夜谭。

家庭教育的失衡,肯定是要担责的,可是这个责任比例多大呢?具体比例谁也无法详细评价,但这绝对不是主要的。

吴谢宇学生时期

在常规的家庭关系中,父亲不仅为家庭遮风挡雨,更是撑开了母亲与孩子之间的绝对亲密。

就是说,父亲的存在让孩子明白只能部分得得到母亲的爱,并不是全部。所以孩子不必担心“远游”,也不必感到因为背负太多而无法前行。

但是父亲的早逝,不仅给吴谢宇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也让这个家庭的三角关系完全失衡。

作为顶梁柱的父亲给吴谢宇撑起了健康成长的空间,加以母爱的温润,吴谢宇本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

但是在吴父病逝后,一切都变了。

吴谢宇在法庭提及到父亲时,情绪激动。他几度哽咽说到:

“他带着我到英语培训班交钱,跟英语老师说:‘这是我儿子,中考考了福州市第二名’。这是我(指吴谢宇本人)最开心的时候了。然后半年后他就去世了。

他去世之前,我期中考了第二名;他去世之后我期末还考了第一名。不过没用了。考多少第一名都没用了。”

只言片语中,我们能看到吴谢宇和父亲的感情之深,但同时也能看出来吴谢宇努力学习多少有一点满足父母的期待的成分。

吴父经常带吴谢宇打篮球,并在他遇到困难时耐心开导他,像很多家庭中的父亲一样,吴父扮演的是一个积极阳光的领路人的角色。

这也让吴谢宇与父亲的关系更为亲密。

吴父去世后,吴谢宇的人生中缺失了最重要的父爱,而那时,他也不过才十五六岁。

而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这个年龄段都不能称之为心智成熟期。这也给吴谢宇后来的心理成长增加了更多未知的变数。

与父爱的刚韧不同的是,母爱更偏向于润物细无声。

小时候我们都学过一首唐诗《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一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道出了多少母亲对儿子那种细水涓涓般的爱。

可是吴谢宇把这种爱当成了理所当然,也丑化贬低了这份爱,以给自己寻得心理慰藉。

庭审时,法官问道:你在骗取亲友钱财后,并不知道母亲银行卡的密码,你是怎么把钱取出来的?

吴谢宇说:“她没有告诉过我银行卡密码。但是我不用试都知道密码一定是我的生日”。

我在看到这里时,不由得浑身发抖。

吴母将自己儿子的生日设为银行卡密码,由此可见吴谢宇在吴母生命中的重要程度,这种爱也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据吴谢宇的大学同学透露,吴谢宇每天都会和母亲通话,汇报一天的活动,细致到诸如每天三餐吃了什么,花了多少钱,课上学到哪里了,取得了什么成绩等等。。。

从生活中的这些细节可以发现,吴母的生活中心几乎可以说全部都是吴谢宇,吴谢宇俨然已经成了她的支柱。

比如说吴母年7月10日被害后,直到第二年的2月14日才被发现。

可见吴母交际圈之狭窄,中间这么长的时间里,几乎无人上门,无人发现。这些更是印证了孩子对于吴母的重要。

吴谢宇弑母物证

通过上述分析,相信大家都应该感觉到了,吴母对吴谢宇的爱其实并不是溺爱,只不过这种爱也并不正常。

相反,正是因为吴母的爱太过温暖了,温暖到有些沉重,以致于成了隐形的枷锁。她对吴谢宇的爱已经不是简单的母爱了,也是作为父母的期待,更是精神支柱。

试想一下,当你背负父母全部的爱时,当你成为他们唯一的依靠时,这该是多么沉重。

孩子需要飞翔,需要独立成长。这是一个动物界都明白的再简单不过的道理。然而基于这些,就是在为吴谢宇开脱吗?当然不是。

三:亲密与分离,成长与独立

记得我刚上大学时,父亲千里迢迢送我到学校,几天后完成了报到,购买了生活物品。

那天我跟父亲在学校吃了饭,父亲不在意地跟我嘱咐了很多学习生活上要注意的事情。然后就去了车站。

那一天我觉得平平无奇。可是多年后,父亲再跟我提起此事时心里却带着怨气。

他说:“那天吃了饭,准备离开时,你头也不回地就回了宿舍。我那时一想到你独自一人来到这么远的学校上学,很久才回一次家见一次面时,就难过地哭了出来。我边走边回头了好几次,可是你都没回头看我一眼......”

原来如此!!!

那时我听到父亲跟我说出这些话时,无比惊讶,心中顿时涌上了无尽的愧疚。

可是当时的我却真的是那个样子。从小到大,我都觉得自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人,学习生活上的事情基本上没有让父母操心过。

之前中考完后,上学的高中是我自己去挑的,顶着大太阳坐着公交车一个一个学校去看。

高中时,在学校附近租的房子也是我自己找的;每周回家时,我基本都会打扫家里卫生,自己洗衣服......这些其实很多孩子也都会做到。

所以那时与父亲的分离,我有伤感,但也确实没有回头。因为我觉得这就只是一次正常的分离,就像之前和父母的很多次分离一样。已经习惯了。

那时候除了经济不独立,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是我自己做的,所有的决定都是我选择的。

所以我对于父母并没有那么强的依恋。可是这并不代表我不爱他们。

像吴谢宇这样每天事无巨细地和母亲汇报一天的活动行程,至少在我看来是匪夷所思的。

就我自己而言,我也不过是最多一周一个电话,有时甚至是十多天一个电话,而且不会汇报我都做了什么。

所以更别提要我每天一个电话汇报每天做了什么了。

如果真的那样子,我想自己会喘不过气,像犯人一样被监视,要么会明确反抗,挑明了说自己不愿意这样。要么,我可能真的会自取灭亡。

吴谢宇和吴母的关系是病态共生的,这种关系中总有一方占据主动,忽视甚至扼杀另一方的实际需求,达到侵占控制另一方的目的,虽然吴母本意并不在此。

在我看来,这是畸形的不健康的母子关系,对母亲和儿子其实都是不公平的。

我们都听过“父母在,不远游”的说法,说的是父母在世,子女不应出远门,而应该留在父母身边,以尽孝道。太多人放大了这上半句的含义,以致于很多人忽视了下一句。

下句写的是“游必有方”,说的是出远门也可以,但是一定要告诉父母去处,以免父母过于担心牵挂。

可见孔子也赞成子女有了事业后,可以出远门拼搏事业,而不是只留在父母身边。

父母的爱终归只是子女前行成长的助力者,并不能陪伴孩子终生,所以为人父母应当及时放手,让子女成长。为人子女应当及时心理断奶,独立面对人生风雨。

所有的爱都会走向亲密,唯独父母的爱应指向分离。

吴谢宇和其母亲的关系中,他们并没有及时分割,哪怕只是心理上的分割都没有。

母亲过多的介入吴谢宇的生活,她需要的是掌控般的无条件付出的爱,吴谢宇必须接受;而吴谢宇内心渴望独立和自由,他需要的是空间和一定的自由,需要的是释放真实的自己。

可是吴谢宇最终却转向了小说,寻求自我精神麻痹和理想国土。他没有直面问题,一切都在臆想,一切都在逃避。

因此这时他们的矛盾就出来了。

法律规定了18岁为成年年龄,这个成年不仅仅是指生理上发育成熟稳定,更是指心理上应当成熟独立。

可是中国的国情中,18岁现在也只能算是一个刑事责任年龄界定而已,与心理成熟几乎无关。

18岁,一般来说,中国的孩子即将或者已经步入大学,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只能依赖父母,经济上不独立何来思想之独立?

而毕业后,又到了适婚年龄。正常而言,几乎很少有孩子可以自己直接买房买车办婚礼。

父母的经费花在了孩子身上,自然也希望孩子可以独立,成为家庭栋梁,同时也希望子女分担家庭责任,孕育孩子,共享天伦之乐。

子女是需要时间来完成独立的,因此父母应当给与孩子空间和时间。

我们经常听到有的父母对孩子频繁强调,“我做这一切不都是为了你吗”,“我这样都是为了你好”…

殊不知在这一遍遍地强调中,父母有没有想过,子女愿不愿意接受呢?太过沉重的爱,除了加重子女心理负担外,无异于道德绑架和人伦绑架。

如果情绪没有其他突破口,引起的只能是反抗。也许稍微改变一下沟通方式,结果就会大不相同。

说回吴谢宇吧。吴谢宇并不算是啃老或者妈宝男之类,他本人有着非常强大的时间管理能力,这些其实都可能成为他能真正独立的基础。

更别提他的北大学历,如果正常毕业,不说立刻可以大富大贵年入百万之类,起码自给自足还是可以的。

但是他在冲破枷锁的过程中,夹杂了太多的理想化和自以为是。如果他能和母亲及时沟通母子关系间的问题,如果他能及时作出改变来改善这种病态共生关系,很大可能上也不至于走向犯罪道路。

大家觉得吴谢宇到底爱不爱他的妈妈呢?我觉得答案是肯定的。

他曾说:“我从小就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比我妈妈更好的女人,没有比我妈妈更好的妻子,也没有比我妈妈更好的妈妈。”

他连用了三个“没有比我妈妈更好”,脱口即是排比句,可见对妈妈的高度溢美之词。

另外庭审时,吴谢宇其实自始至终都没有直接阐明弑母的真实原因,我觉得他也是在维护母亲的身后形象。

因为吴谢宇是一个十分注重脸面形象的人,这一点也深受其母影响,可以说有些道德洁癖,虽然他可能内心深处并不完全认同。

这些从吴谢宇焚烧自己装有几百个G黄色电影的电脑也可以看出来。他说我不想世人看到这部电脑,看到里面的黄色电影是我下载的。

由此可见,吴谢宇其实非常注重形象,他在庭审时也在有意地维护母亲的形象。所以吴谢宇肯定是爱她妈妈的。

可又为什么要杀害她呢?

吴谢宇自己说:“我总是在自以为是。我想和妈妈一起‘回家’找我爸爸。我觉得我妈妈肯定会答应的。”

你看吧,从头至尾,其实他都没有正面回答过杀害母亲的真实原因,也没有问过母亲的任何意见,就替她做了决定。

吴谢宇爷爷家住处

法律上有守法违法之分,可是人性上却从来没有法律可守。

有时候吧,人性真的不能简单地用黑白对错好坏来衡量,就像善与恶,有时候泾渭分明,有时候却又模糊不清。人性不好评判,法律却一定有杆秤。

但我们的分析,不管我们怎样总结其弑母原因,都不应该让我们对吴谢宇产生同情,更不应该为其罪行有丝毫地开脱。

不管什么原因杀害父母,即便放在法律不健全的古代,那也是千刀万剐遭世人唾骂的大逆不道之罪。

这,是最基本的是非观。

作为成年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要负责的,哪怕是激情犯罪,哪怕有再多的原因,都不该践踏法律,凌驾于法律之上。

我们评判一个人,从来都不要看他说了什么,而要看他做了什么。在吴谢宇挥起哑铃砸向母亲的那一刻,其实他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想想吧:

当吴母低头系鞋带的时候,她心里可能想的是儿子放假回来又瘦了,今天要多做点他爱吃的饭菜补补身体。

此时却突然眼前一昏,原来是自己儿子在朝自己发泄…..

她不明白为什么儿子对自己如此之恨,她转念又不去想为什么了。

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如果自己还活着,一定要隐瞒儿子的犯罪事实,因为不能让儿子的档案上有任何污点,因为他是整个家族的骄傲……

她,一位一心只有儿子的母亲,被北大的儿子杀害了。

而她至死也不知道为什么。她不知道。

1
查看完整版本: 完美下的残忍北大吴谢宇为何杀害自己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