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里说:“养育儿女是一个漫长的旅途,旅途中每一位父母都会体验这两种感情,一举一动有时是因为爱,更多的则是出于害怕。”
很多父母觉得,我管你是因为爱你,是为你好,你要懂得感恩。
但其实很多父母的“为你好”里,藏的是控制,藏的是被掩盖的恐惧。
01我们管孩子,是怕失去
热播剧《小欢喜》里宋倩和英子的相处模式让人看得扎心又痛心。痛心被控制到窒息的英子,扎心宋倩对英子的“全包围式母爱”。
和乔卫东离婚后,宋倩就把所有感情和精力全部投注在英子身上,甚至为了更专心照顾英子,还辞了职。
英子升入高三后,她开始禁止英子吃火锅、麦当劳等垃圾食品,还为了增加营养,逼英子空腹吃海参,喝各种养生药膳。
为了英子专心学习,在英子卧室装透明玻璃窗,方便随时查看。禁止英子玩乐高,去天文馆,与高考无关的一切活动都被禁止。
英子喜欢天文,想考南京大学,但宋倩执意让她考清北,甚至在誓师大会上逼迫英子写考分、考清北的心愿。
宋倩经常对英子说:“你就是妈妈的一切,你和妈妈是一家人。”这些看似爱意满满实则充满控制欲的话语,其实反映了宋倩充满恐惧的内心。
她把整个生命都寄托到了英子身上,她怕失去英子,怕看不到英子,怕无法掌控英子。所以她的一举一动都在表明“英子是我的,她必须服从我”。
宋倩和英子一起看电影,已经看过一遍的英子,为了妈妈开心,选择再看一遍。但宋倩得知英子已经和别人看过时,勃然大怒。
她是生气浪费钱和时间吗?不是,她是生气英子竟然抛下她,和别人看这个电影。
宋倩撞见英子逃课去乔卫东那里,还和小梦阿姨一起做饭聊天时,愤怒到失去理智,不仅打翻了英子辛苦拼的乐高,还打了英子一巴掌。甚至在后来上小梦的瑜伽课时,还出口讽刺。
她如此愤怒,不全是因为英子逃课,最主要是因为英子抛下她,还把自己熬的燕窝给别人喝。
她在瑜伽课上为难小梦,也不是因为小梦是她前夫女朋友,而是因为小梦介入了她和英子之间。因为在她心里,英子是她的,英子只能和她一起看电影、吃饭,所以看见英子和小梦亲,吃醋,看见英子和刘静亲,还吃醋。
高考前的畅谈会上,英子再次提起希望父母可以考虑自己考南大的事情。宋倩一听到英子提起南大,整个人都愤怒了,开始对英子说教,话里话外都是“我都是为你好,你怎么不懂事”。并且责备英子说:“你是不是就想借机离开妈妈,不想让妈妈管你?”
从这就可以看出,她控制英子的生活,执意让英子考北京的大学,不过是怕英子离开她,脱离她的掌控。
弗洛伊德曾在《梦的解析》里这样解释控制欲:所有的控制都指向一个目标:保护自己。控制的欲望,其实是我们人类内心中一种重要的调节和平衡机制,用来应对失控感,缓解对危险的恐惧。
而宋倩对英子密不透风的控制,其实就是内心的不安与恐惧在作祟。
因为害怕失去,所以选择不放手,因为害怕失控,所以严密控制。
02我们管孩子,是怕麻烦
《家庭的艺术》里说:“养儿子的过程,最主要的就是在适当的时候放手。我想让两个儿子都知道一点,那就是:家是港湾,永远向他们敞开,但他们也是男子汉,外面海阔天空,应该走出去大胆闯世界。”
放手是父母的必修课,但为什么有些父母不愿意放手?真是因为爱得太深?
其实不是,有时候父母管教孩子,不愿放手,不过是怕麻烦。
有段时间,我总因为吃饭跟女儿较劲,每次吃饭给她盛一碗,必须吃完,不吃完不准离开。
因而每次吃饭就像打仗,她吃的痛苦,我看的生气,还总吼她:“你不好好吃饭会长不高,会生病。你太不听话了。”她被我吼哭后,我替她擦干眼泪,让她继续吃。
这样逼着她吃了一周后,她竟然开始厌食了,没过多久竟然又生病了,我真是又急又气。
但慢慢冷静下来后,我开始思考,我逼她吃饭,真的全部是为了她的身体好?其实不是,我最怕的是,她因为不好好吃饭营养不良,从而生病吃药打针。
对我来说,她生病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又花钱又熬人。所以我逼着她吃饭,其实不完全是为她好,我也在满足自己的私心。
我对女儿吃饭的控制,其实更多是为了让自己安心。
很多父母不愿意让孩子趴在地上玩土挖沙,并不全是怕不卫生孩子生病,也怕弄脏了洗衣服麻烦。
很多父母包办孩子的一切,替他们穿衣服鞋子,替他们洗脸刷牙,并不是爱的深切,不过是自己替孩子做更省事。
当我们开始自省后,会发现,我们对孩子的管教与控制,其实处处藏着私心与伤害。
父母所谓的“正确”,不过是生命的偏见。
父母所谓的“爱”,不过是藏着私心的控制。
03我们管孩子,是怕失控
戏红人不红的朱雨辰去年带妈妈参加《我家那小子》后,彻底火了。
40岁未婚的朱雨辰在节目上吐槽妈妈的畸形控制欲。他的每一段恋情,妈妈都要干扰,妈妈对儿媳妇的标准是:“做到跟我一样对儿子”、“女的就应该贤妻良母”。
朱妈妈会把他每条微博、博客工工整整的抄下来。怕他上火,十几年如一日每天早上4点起床熬梨汁,还要他必须喝完。
朱妈妈眼里的朱雨辰虽然40岁了,但还是个孩子,需要被照顾。她说:“我是用整个生命去对待我儿子的,我没有自我,完全没有自我。”
这个失去自我的女人,干涉儿子的每一段恋情,干涉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实是怕失控,怕失去虚假的“自我。”
因为她的价值就是照顾朱雨辰,朱雨辰独立了,她就没有价值了。所以她必须控制朱雨辰,不能让他独立,这样才能彰显她的价值。
当然,朱妈妈内心对朱雨辰肯定有爱,但是怕失控的恐惧远大于爱。
控制欲强的父母从没有把孩子当做独立个体,更多的像抓在手上的洋娃娃,只有牢牢抓在手上,才不会失去,因而拼命抓紧。
04把握呵护与放手的度
放手是父母必须学会的一门课,但如果父母过度放手,反而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
因而父母要把握好呵护与放手的度,不要过分呵护,包办孩子的一切,也别过度放手,让孩子心无所依。
要记得,我们对孩子的呵护与放手都是出于爱,不是怕。
其实,每个父母都会有怕的时候,但我们要承认惧怕,并时刻自省,不要让惧怕控制我们对孩子的爱。
被惧怕控制下的“爱”,不会再滋养孩子,只会困住孩子,让他们无法独立。
所以为人父母的我们,要学着看见、放下控制欲,内心才能有更多的能量去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