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崇祯皇帝朱由检,大多数人都会扼腕叹息,认为他是“不是亡国之君的亡国之君”。他勤于政事,锐意革新。另一方面,他又极度多疑、性格暴躁、为人刚愎自用。内阁学士、六部九卿大员走马观花似的,换了一茬又一茬。
而朱由检这种复杂的性格,笔者以为,跟他那畸形的家庭有着莫大的关系。虽说生于皇室之中,朱由检的童年生涯却无比坎坷。而他的悲惨童年,根源就来自于祖父明神宗。
明神宗像01
朱由检的父亲光宗朱常洛,仿佛是个不该出生的人。光宗之母王氏,只是宫里的宫女,年少的明神宗精虫上脑偶然临幸了王氏一次。就这一次临幸,王氏偏偏怀上了。
可是明神宗并不喜欢王氏,甚至对于这次“一夜情”极力否认。是李太后、朝臣们的逼迫下才承认王氏跟朱常洛的存在。
所以朱常洛母子对于明神宗来说,就是个麻烦。
朱常洛之母王氏,本该母以子贵,明神宗却异常冷落王氏,常年幽禁于深宫之中,母子二人不得相见。
少年明神宗剧照王氏为大明朝生下皇长子,也仅是被封为恭妃。朱常洛在万历二十九封为皇太子,也没有被进封为贵妃。太子之母进封皇贵妃,这些都有先朝旧例可循的。
直到万历三十四年皇长孙朱由校出生才被进封为皇贵妃。而明神宗的宠妃郑氏,在万历十四年生下福王朱常洵后第一时间就被进封为皇贵妃。
可见明神宗对于王氏是有多敷衍就有多敷衍。对自己的骨肉朱常洛也是一样。
明制,皇子皇孙十岁就要出阁读书。而实际上这个年纪只会提前,像明神宗五岁就出阁读书了。在朝臣的催促下,一年拖一年,直到十三岁才出阁读书,没有持续多久便中断。到十九岁再次出阁读书,但也是断断续续的。
有史学家认为光宗父子是“半文盲”,这样看来其实不是没有道理的。
明神宗甚至不惜违背祖制想要“废长立幼”,立郑贵妃之子福王为太子。朱常洛为此陷入长达十五年的“国本之争”。立为太子后,又经历“妖书案”、“梃击案”,一次次裹挟进政治漩涡之中。
青年明神宗剧照朱常洛当了二十年的太子,都是如履薄冰的熬过来的,唯恐被父亲明神宗废掉。纵观中国古代史也没有他这样窝囊的太子。窝囊到什么程度?连宫里的太监都敢欺负他这个皇太子。
朱常洛在寒冬读书时,室内暖盆没火了,太监也不给他加炭火。朱常洛冻得瑟瑟发抖也不敢喊太监过来加炭。
02
可见朱常洛是多么不受父亲待见,这种情况进一步延伸到孙辈上。明神宗对于这些孙子、孙女也是如此。
如朱由检出生,皇宫之中对于这个皇孙的出生毫无波澜,他的祖父明神宗连照例赏赐都没有,更别说探望了。
明神宗于去世时朱由检十岁,而这十年间他仅见过祖父一次面,他的兄弟们也是一样。而且其中还含有极深的政治因素。
万历四十三年,“梃击案”发生,因为供词牵连的明神宗的宠妃郑贵妃。朝臣弹劾郑贵妃想刺杀太子,明神宗为了帮郑贵妃解难。二十多年没有上朝的他特意在慈宁宫召见了文武大臣,皇子皇孙。
明神宗上演了一出父慈子孝的场景,对三位皇孙也是慈眉善目,喜爱有加的样子。这也是朱由检众兄弟姐妹唯一一次见到祖父。
按说祖父不待见,父亲光宗总该待见吧。
错了,光宗自己都常年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哪有闲工夫管自己的儿女。光宗常年如幽禁般住在东宫,朱由校、朱由检这些兄弟姐们则居住在勖勤宫。
不管是生活上、教育上,光宗都没有尽一分力。如熹宗朱由校,被明史学者孟森称为“至愚至昧之童蒙”。可见朱由校、朱由检哥俩在勖勤宫的教育多么缺失,光宗对此也是不管不问。
明光宗剧照而且光宗的悲剧,似乎又在儿子朱由检的身上重演,真是应了那句“最是无情帝王家”。就算是不受皇帝待见的太子,他的宫内也上演着一出出宫斗大戏。
03
朱由检的生母刘氏,是光宗众多侍妾中的一位。刘氏忠厚贤惠,为人老实,虽然为光宗诞下子嗣,也如光宗之母王氏一样,并没有母以子贵。反而被光宗的其他妃嫔处处欺辱,光宗也在其他妃嫔的教唆下疏远了刘氏。
明思宗朱由检剧照刘氏最终在朱由检五岁时,忧郁而死,当然这是明史的说法,笔者却有不一样的看法。
按照《明史.后妃传》记载,光宗知道刘氏去世后,非常的恐惧。害怕被父亲神宗知道,严令东宫太监、侍女们不要外传,把刘氏草草安葬在西山坟中。
光宗中悔,恐神宗知之,戒掖庭勿言,葬于西山。——《明史.后妃传》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刘氏是正常死亡,光宗又何必害怕被父亲明神宗知道?按照制度上报就是了。作为有子嗣的太子嫔妃,照例是由工部营造坟茔。又何必草草掩埋?
可见朱由检生母刘氏是非正常死亡,极有可能是被光宗某次盛怒之下被杖死的。
对于生母之死,对朱由检影响应该是巨大的。明史曾记录下这么感人泪下的一幕。年少的朱由检非常思念母亲。便问侍候的宫人:西山有申王坟吗?内侍答:有!又问:旁边有一座刘娘娘坟吗?内侍答:有!
少年朱由检沉默不已,知道刘娘娘坟,就是自己的母亲。便买通内侍秘密前往西山代替他祭拜母亲。
刘氏死后,五岁的朱由检改由李康妃抚养,因为东宫之中有两位李姓妃嫔,人称东李、西李。李康妃就是西李,同时也是光宗最宠爱的妃子。
了解过明史的都知道,这位西李可是位野心家。曾经在光宗弥留之际,逼迫光宗封她为皇后。光宗死后,西李又挟持、监禁未登基的熹宗朱由校封她为太后,企图“垂帘听政”。
而且朱由检生母刘氏之死,熹宗朱由校生母王氏之死,都跟西李有莫大的关系。史书称:“选侍(西李)凌殴圣母因致崩逝”。这个“圣母”就是朱由校生母王氏,是被西李殴打后不久去世。可见西李是个狠角色。
被这种狠人抚养,朱由检的日子能好过到哪去。史书虽然没有西李虐待朱由检的记载,但是却通过熹宗朱由校之口说了出来。
少年明喜宗朱由校剧照西李不光抚养过朱由检,万历四十七年朱由校生母王氏薨氏后,朱由校也交由西李抚养。朱由校登基后,曾经给大臣们下了一份敕书诉苦。敕书历数西李所做的恶,其中就有西李虐待朱由校事情。凌辱谩骂、虐待,折磨的小朱同志经常彻夜哭泣。
朕蒙皇考令选侍抚视,饮膳衣服皆皇祖、皇考赐也。选侍侮慢凌虐,朕昼夜涕泣。皇考自知其误,时加劝慰。——《明史后妃传》
作为皇长孙的朱由校,未来皇位的接班人,都受到西李的虐待,何况只是毫无政治价值的庶五子朱由检呢?笔者相信由西李抚养的五年间,朱由检应该也是没少受虐待。
04
被西李虐待五年后,朱由检便改由称“东李”的李庄妃抚养。
根据明史记载,朱由检是在西李生下女儿后,改由东李抚养。可是西李的女儿生于万历三十九年,仅比朱由检小一岁。而朱由检是在五岁时母亲去世才交由西李抚养,但那时候西李的女儿也四岁了。时间就对不上了。
笔者认为,朱由检是在万历四十七年交由东李抚养的,也就是西李抚养熹宗朱由校的那年。毕竟皇长孙的价值,远比朱由检的价值要高。
东李其实在地位上要高于西李,但是为人谦逊,寡言少语,故而远没有西李受宠。加上膝下无儿无女,朱由检的到来让她冰冷寂寥的心温暖了起来,待他如亲子一般。
也万幸把朱由检交给东李抚养,让他重温了几年拥有母爱的快乐时光。朱由检登基后,也没有忘记养母的养育之恩。虽然当时东李已死,朱由检毫不吝啬的给她的弟弟加官进爵,赐田千倾。
万历四十八年,这一年祖父明神宗驾崩,父亲光宗即位一月有余也旋即驾崩,朱由检此时才十岁。尽管有养母东李爱护,父亲的死依然让他非常伤心。
明光宗像天启二年,朱由检被哥哥朱由校进封为信王,也意味着苦尽甘来了。封王的圣旨并没有让他高兴多久,因为不久后养母东李也病逝了。
五岁丧母,十岁丧祖、丧父,十二岁疼爱自己的养母也去世了。很难想象这个少年时怎样熬过这一桩桩的痛失至亲的痛苦。
此时朱由检唯一的亲人就是哥哥朱由校了,哥哥对他是不错。可是天启朝魏忠贤、客氏朋比,权倾天下,朝廷的大臣,宫廷的后妃都受到过二人的迫害。
魏忠贤剧照连皇嫂张皇后都被魏、客暗害流产,朱由校没有子嗣,作为皇帝唯一的弟弟,朱由检是极有可能“兄终弟及”即皇帝大位的。所以他的的处境并不乐观。也正是在这种险恶的坏境中,滋生了朱由检多疑的性格。
《崇祯遗录》中记载这么一个故事,当时已经十六岁的朱由检,突发恶疾。哥哥朱由校派遣御医前来诊治,御医为他开药,他却拒绝用药,表示:“服药千寄,不如独宿”。明面上是说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休息一下就好了,实际上是朱由检进行自我保护,生怕被暗害。
就这样战战兢兢又度过了几年。天启七年八月,朱由校驾崩,弥留之际召见朱由检,一句“吾帝当为尧舜之君”,朱由检又开始了一段悲怆的帝王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