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2P一次次暴雷之后,对于如何挽回损失,各式各样的教科书式般的理论层出不穷,这些理论不排除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具备可操作性。今天,我们要谈的是一个小众化的方式,即债券的折价转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这样的方式是否具备可行性。
在P2P平台发生暴雷时,投资人此时的判断能力因突发性事件的打击已经不具备理智,同时也丧失了有可能挽回部分损失的唯一时机,债权的折价回收就是其中之一。在长期针对P2P行业的研究当中,不难发现,每当平台刚发生暴雷时,无论是平台现场还是在平台投资人交流群中都会有折价收购债权的信息,当然,大多数人在愤怒中抱着全额兑付的想法,坚持与平台怼到底,也有部分“智者”呼吁大家不要上了平台的套路,回收债权的就是平台方。不可置否,确实是有平台在发生对付困难时会采用折价回收债权的做法,但也有第三方参与其中。这种情况我们需要一分为二的来看。每个平台在发生对付困难时,多多少少会流传出小道消息,无非是两种,合规平台资金链断裂和非吸,两种情况对待的方式也不同。
一、资金链断裂合规平台
该类平台既然归属于合规,那么也就是说他的放贷标都属于真实存在的款项,只是由于流动资金问题造成暂时无法兑付,类似于这样的情况,如若折价回收债权就是不明智的举动,因为,纵观大多数综合实力靠前的大平台也出现过某一标段短暂逾期的现象,一般很快便能得以解决。
二、非吸类平台
此类平台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一旦暴雷基本都被立案,然而在平台刚发生对付困难之时,平台方也是在妄图扭转局面,此时,无论是平台方或是第三方纷纷出现开始折价回收债权,一般3至6折不等,此时投资人该不该割肉?我觉得可以考虑,因为此类平台一旦扭转局面失败,往往就是跑路,最终结果也是立案清算。这样的结果等待周期长,而且百分百不肯能全额兑付,甚至低于原本的折价比例,有的甚至是无头案,血本无归。
所以,平台暴雷时的债权折价回收不一定是坏事,一分为二的去看待和应用往往能挽回一定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