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来她戴着*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她知道她儿子女儿恨*了她,她婆家的人恨她,她娘家的人恨她。
张爱玲的中篇小说《金锁记》写于年,讲述了曹七巧这一上海旧社会女人为钱所奴役,心灵逐渐扭曲的心路历程。曹七巧的母亲形象颠覆了我们对传统母爱的认知,她自己的一生是不幸的,但她也亲手毁了自己儿女原本可能幸福的一生,让女儿变成了另一个“七巧”。
曹七巧家里是开麻油店的,人长得很漂亮,后来家里人为了高攀,把她嫁到姜公馆当了二奶奶,开始了她悲剧的一生。姜家二爷患有软骨症,活死人一般,曹七巧整天服侍这位二爷,姜家上下都看不起她,冷嘲热讽是常有的事,她在姜家毫无尊严的生活着。后来和姜家三爷姜季泽相互爱慕,碍于礼教和对金钱的占有欲,最后两人彻底决裂。
影视剧中曹七巧图片(图片来源网络)去年她戴了丈夫的孝,今年婆婆又过世了。现在正式挽了叔公九老太爷出来为她们分家,今天是她嫁到姜家来之后的一切幻想的集中点。这些年了,她戴着*金的枷锁,可是连金子的边都啃不到,这以后就不同了。
分家后,曹七巧带着女儿长安和儿子长白另租了一幢屋子住下了,和姜家各房很少来往。姜家分的财产彻底成了曹七巧的枷锁,随着她心灵的扭曲,女儿的噩梦也随之开始。
1.曹七巧对亲人的猜疑
长白、长安年纪到了十三四岁,曹七巧的侄子曹春熹上城来找事,耽搁在她家里。那春熹虽是个浑头浑脑的年轻人,却也本本分分的。长安,长白和春熹三人玩游戏,长安搬过一张茶几来,踩了椅子爬上去拿柜顶瓜子,不小心向后一仰,若不是春熹扶住了,早是个倒栽葱。
曹七巧见状汹涌奔了过来,姜长安向自己身后一腿推,向春熹厉声道:“我把你这狼心狗肺的东西!我三茶六饭款待你这狼心狗肺的东西,什么地方亏待了你,你欺负我女儿?你别以为教坏了我女儿,我就不能不捏着鼻子把她许配给你,你好霸占我们的家产……”长安被吓着了,七巧道:“表哥虽不是外人,天下的男子都是一样混账。你自己要晓得当心,谁不想你的钱?”
2.长安学业的被迫中断
七巧处于无奈,把长安送进沪范女中,拖人说了情,插班进去。长安开始了愉快的校园生活。原文中写道:“长安换上了蓝爱国布的校服,不上半年,脸上也红润了,胳膊腿腕也粗了一圈。”
长安在学校经常丢枕套手帕等种种零件,七巧便闹着要去找校长说话。当发现长安又丢了一条褥单时,七巧暴跳如雷,准备明天亲自上学校去兴师问罪。长安着急,阻拦了一声,被母亲痛骂。长安不敢作声,却哭了一晚上。她不能在她的同学跟前丢这个脸。对于十四岁的人,那似乎有天大的重要。她母亲去闹一场,她以后拿说明脸去见人?长安第二天和母亲说明不去学校念书,原本想着母亲就不会再去学校,没想到母亲还是去找校长退学费了。据她自己补叙,钱虽然没有收回来,却也着实羞辱了校长一场。长安以后在街上遇到同学,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无地自容,只得装作不看见,急急走了过去。她的学校生活就此告一结束。
在母亲的影响下,长安渐渐放弃了一切上进的思想,安分守己起来。她学会了挑是非,使小坏,干涉家里行*。她不时地跟母亲怄气,可是她的言谈举止越来越像她母亲了。
3.长安爱情的破灭
长安二十四岁生病,七巧没有带去看医服药,只劝他抽两筒鸦片,果然减轻不少痛苦,病愈后,长安也就上了瘾。长安快三十岁时,七巧见女儿注定要做老姑娘了,便又换了一种论调,道:“自己长得不好,嫁不掉,还怨我做娘的耽搁了她!成天挂搭着个脸,倒像我该还她二百钱似的。我留她在家里吃一碗闲茶闲饭,可没打算留她在家里给我气受呢!”
后来长安的堂妹长馨出于热心和同情,介绍了童世舫和长安认识,两人也算情投意合,不久就订了婚。童世舫的出现,让长安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她一改往日的颓废,努力地戒着烟。眼看着长安即将结婚,曹七巧似乎看不了长安的幸福模样,话语越来越尖酸刻薄,“你就拿准了他是图你的人,你好不自量。你有哪一点叫人看得上眼?趁早别自骗自了!姓童的还不是看中了姜家的门第……”
长安痛苦地做出退婚的决定,她知道她母亲会啊放出什么手段来?迟早要出乱子,迟早要决裂。这是她的生命里顶完美的一点,与其让别人给它加上一个不堪的尾巴,不如她自己早早结束了它。
退婚后,童世舫像朋友一样有时约长安出去,在曹七巧的安排下,童世舫意识到他的幽娴贞静的中国闺秀是抽鸦片的!
不多的一点回忆,将来是要装在水晶瓶里双手捧着看的——她的最初也是最后的爱。
小说的基调是悲凉的,曹七巧本身是不幸的,但她却也亲手残忍地毁了子女的幸福。
小说虽是虚构,但关于子女教育的方式却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孩子的身上多多少少有父母的影子。愿我们心中有爱,过这平凡而不平庸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