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小鱼奶爸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从古至今,母爱总是与伟大、牺牲、无私,温暖等词语相绑定,在这样一片欢呼和拥护声中,仿佛同时也抹去了很多身为不合格母亲的过错。
拨开云雾之后,也有一种“父母皆祸害”的说法甚嚣尘上,将原生家庭的罪过抽丝剥茧,展现在世人眼前。
在这样一个大讨论中,许多孩子的现身说法,也让人看到了父母,尤其是作为最重要的养育者的母亲,不恰当的一面。
比如自恋型人格的他们,对孩子情感上的剥夺与忽视,身体上的虐待,甚至是生活上的操控,导致阴影萦绕在孩子的整个人生。
孩子的自尊心以及亲密关系,都在这种畸形的养育中变得扭曲。
这才是母爱的真相,有崇高无上的温暖和善良,也有现实残酷的剥削和强势。
01自恋型母亲——“有*”的母爱,是女儿的灾难
关于这一现象,一位有着近30年临床家庭治疗经验的美国心理治疗师卡瑞尔·麦克布莱德博士,在《母爱的羁绊》一书中这样写道:
我逐渐意识到,那些缺乏安全感与满足感的女患者,都缺乏一种具备心理营养与共情的母爱,这对成长来说至关重要。但即便她们如此强烈渴望获得,也未能如愿。而她们的母亲,也未从上一代母亲身上获得,这种扭曲的爱就像一种充斥着痛苦的财产,随着亲子关系代代相传。
在心理学上,这种问题被称为“自恋型母亲”。
这样的母亲,需要通过外部对女儿的打压来维持自尊。比如自己夸大的幻想,还有对赞美的强烈需求,期待自己被认可,拥有令他人仰视的权力与美貌。
因而,她们会不择手段地剥削和利用他人,而在这个过程中,女儿就成为了最佳的对象以及竞争者。
在养育过程中,她们缺乏同理心与共情能力,表现在方方面面。
02自恋型母亲的“10根*刺”
卡瑞尔·麦克布莱德博士,总结出了10种自恋型母亲与女儿的日常互动模式,将其称为10根*刺。
想得到治愈,就必须把这些*刺从陈年的伤口中挑出来。
1)忽视女儿的付出,难以被取悦
自恋型母亲心理上的需求往往没有固定的模式,她们不会给女儿赞许,因为潜意识中,已经把女儿当成了竞争者的角色。
无论女儿做得如何出色,都不会发自内心地满意和高兴。
这种几乎不可能成功的取悦,也是不断消磨孩子自信心的斧石。
2)更在意一件事情看上去好不好,而并非孩子感觉好不好
对于自恋型母亲而言,人生中最重要的事,莫过于在周围朋友或亲戚的赞赏,而非女儿感觉好不好。
她们通常把女儿看成自己的附属部分,认为只要孩子表现优秀,那么自己也是优秀的,这是她微妙的自我价值所在。
也就是说,当女儿不在舞台中央,或周围没有观众时,就将停止对女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