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首个人类精子库,同时也是中国的第27个精子库,在上个月十号开始试运行。
然而令人吃惊的是,精子库试运行一个多月以来,有80多位志愿者顺利捐精,但是其中仅有16人精子质量达标。
由精子达标率引发的警示
要知道精子库并不是每个人想捐就捐的,志愿者首先要符合以下要求:年龄22-45周岁,身高cm以上,相貌端正,学历大专及以上,无不良嗜好的健康男性。此外,还要对志愿者是否有家族遗传病、传染病、性病等做专门检查。有需要的话,甚至还会邀请心理专家与志愿者面谈,进行全面的心理和精神疾病评估,以排除性格、心理有缺陷的情况。
也就是说,这80多位志愿者已经通过了以上条件的筛选,然而最后达标率还是仅仅不足二成。此外,这16位志愿者半年后仍需接受血液复查,结果合格才算成功完成整个捐精流程。
虽然精子库筛查的标准远高于一般的孕前筛查标准,不达标不等于不能生育,但是也仍能从中看出来男性精子质量正在持续走低。
男性精子质量持续降低
世界卫生组织在年时规定,人类精子密度达标的标准为万,而年降低为万,而最新版的标准更是降到了万。
精子密度一直下降也就罢了,精子的异常率还一直走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精子异常病人的鉴定标准,年正常形态的精子的百分比为50%,后来降到30%,之后又降到了15%,到现在甚至降到了4%。
这些令人吃惊数据,告诉着我们一个事实,男性精子质量是一年不如一年。
这是怎么导致的?
环境污染,生活方式改变,食品安全等都是导致精子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比如很多人所喜欢的烟酒,都会严重损害精子健康,酒精摄取过量会严重损害精子的数量,而吸烟则更导致精子畸形率升高。
还有一些小的习惯,如久坐不动,内裤过紧,喜欢泡热水澡(阴囊的温度比正常体温要低,因为精子不喜欢太热)都会影响精子的质量。
同时化学废气,汽车尾气等进入自然环境的化学物质,也会影响精子的发生和发育。
精子质量下降所造成的社会问题
造成最大的社会问题,就是不孕不育夫妇数量持续增加。
此前,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生殖特别规划署报告指出,世界范围内不孕不育率高达15%至20%,其中,中国不孕夫妇约万对。
更为可怕的是,据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给锦欣生殖招股书中的研究报告称,预计年将约有万对夫妇患不孕不育。
而在男性所导致的不孕不育症的发生中,又以精子质量为最大的影响因素。
可以说各地建立精子库的主要用途,就是面向不孕不育人群,为其提供男性生育保证。
如今生育危机突显,也使我们也不得不思考,我们如何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保证人类社会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