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据我的同事说,张雨对他眨眼的那一瞬间,他那颗拽酷的心感觉被电了一下。
那是张雨手术前的最后一夜。
张雨,24岁,女,是这个病房3年以来颜值最高的患者。
和这个年龄的其他女孩一样,张雨一样爱美,即便是来住院,她也画着精致的眼线,搭配着色号应景的口红,身披一件藏青色风衣,踩着高跟鞋,加上她精致的五官和丝滑的长发,在一众风尘仆仆等待住院的人群里,很难不引起注意。
说实话,在心脏外科的病房里,我们可以称得上阅人无数,这里有恨不得包下整个病房为自己服务的富豪,也有四处举债凑钱相依为命的母子,有体重超过公斤的巨无霸,也有被心衰折磨到30公斤的老奶奶,一面之缘的美女和帅哥更是不在话下。
很多行外人还挺热衷炒作这类话题,其实在我们这所医院里,任何患者一旦入住,自带的社会属性即会被暂时剥离,换上病号服,带上手牌,卸下妆容,TA就成了一个流水线上的产品,或者顺利出厂,或者被扣下返工。
患者和医生,并不是单纯的一对一关系,所谓的医患关系,更准确的说,应该是患者整个家庭和医护团队这两个集体之间的关系。
来登记住院的心脏病患者,一般都已经认同了自己即将手术的弱者角色,跑腿的事情都会让陪人代劳,而张雨好像很有主见,一切都是自己办理,身旁的母亲只是拎着手袋,显得无所事事。她的诊断是瓣膜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已经到了重度。主动脉瓣是人体左心室的唯一出口,轻薄,灵动,像三个拼接在一起的花瓣,一生中需要开关30亿次,保证合适的心输出量的同时,避免血液倒流造成左心过重的负载。但有约1%的人出生时却伴随着并不完美的主动脉瓣,简单来说,就是原本应该三叶的结构,长成了两个不对称的叶,这就是主动脉瓣二叶畸形。
正常主动脉瓣的开放与关闭
这实际上是一种先天性畸形,但常规体检时可能根本看不出来,除非遇到段位很高的心脏超声大夫。而且即便检查发现了二叶畸形,有四分之一的患者足够幸运可以终生没有症状,对剩下那四分之三的人而言,手术则是早晚的选择。
张雨就是二叶畸形患者中那四分之三的概率,而且在超声发现的同时已经有了症状。
症状,就是与这个年龄不相称的体力下降,说明二叶主动脉瓣的返流,已经影响到了心脏功能。在过去漫长的年间,左心室一直在默默承受着过载的血容量,而现在心室的承受能力已经到了尽头,正常人的左心室内径上限是55毫米,她的左心室已经达到了65毫米,再拖下去,心脏的肌肉弹性将逐渐丧失,变成不可逆转的心衰。
贰
张雨是秦皇岛一家连锁幼儿园的老师。
她喜欢幼儿园里单纯的环境,就像孩子们一尘不染的心灵。看着不同性格的宝贝们每天在这里上课、做游戏,这种工作让她十分享受。
她一直觉得自己是个乐观、不矫情的粗线条姑娘,即便是她这样的性格,在发现自己得病时,医院大哭了一场。
那还是她陪母亲去做甲状腺手术后的复诊时,顺便给自己体检发现的。
超声大夫等她大哭过之后,医院。
从秦皇岛到北京,最快的高铁只要2个多小时,车厢里的张雨却感觉走过了一生。
张雨的家乡在黑龙江,从小和弟弟一起长大。父母靠打工维持生计,常年起早贪黑。弟弟比她小两岁,每天都是她起床后给弟弟洗脸、穿衣服,先把弟弟送去幼儿园,自己再去学校,放学也是接上弟弟一起回家,听起来略有一种留守儿童的意味。有段时期父母要带弟弟远赴外省,就把她送到奶奶身边生活了一年,一起同住的还有堂姐妹们,有次偷偷瞥见奶奶背着她给那几个姐妹分零食,唯独没有她的份。
家乡的童年里,张雨似乎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宠溺,用她自己的话说,或许她现在的“神经大条”和这有关系。
主动脉瓣二叶畸形的手术治疗,要看这个患者的实际年龄,也要考虑到未来的生活质量。像张雨这种未婚未育的年轻姑娘,是最让人纠结的一类。
瓣膜置换是传统意义上的首选方案,但是摆在面前的两个选择都有明显的弊端:
机械瓣,合金结构,热解碳涂层,理论上预期寿命最长,但是张雨一旦换上机械瓣,将不得不接受终生的华法林抗凝,生命不息,抗凝不止,这同时也会剥夺她将来的生育权利;
生物瓣,取自猪、牛的心脏瓣膜或心包组织,华法林抗凝标准低、时间短,但越是年轻的患者,生物瓣的耐久性越差,甚至几年后就发生衰败,一切回到起点。
生物瓣(左)与机械瓣(右)
能不能不换瓣膜,把原来的修好?
专家给张雨的意见是可以尝试,但是如果修复失败,依旧要做瓣膜置换,而即便修复成功了,未来还有不可忽视的复发可能。
只要抗凝药物使用得当,机械瓣的使用年限理论上可以支撑到年老高龄之后。而生物瓣的衰败则像悬在头顶的剑,不知道何时会落下。
二十几岁的女孩们,往往这时候归顺于父母的意志。而父母意志就是续命,孩子,可以不生,可以另想办法;但命,必须要保住。
张雨权衡了多个专家的方案后,最终选择了瓣膜置换,而且坚持要换生物瓣。
她真的理解了换生物瓣意味着什么吗?经过我们反复确认,她理解,而且依旧坚持。
弎
秦皇岛距离张雨的家乡一千公里,这是她和男友相识、相恋的城市,两个人共同度过了4年的时光,直到张雨查出心脏病,男友的父母出手干预了这段感情。
他们表示自己年事已高,儿子又是家中独子,如果两人继续在一起,将来的手术、长期的风险都会让这个家庭压力倍增,因此恳切地请求他们分手。
张雨同意了,至于过程,她没有告诉我们太多。
失去了爱情的庇护,张雨却依旧留在了这个城市,她毕竟热爱自己的工作,喜欢这些孩子们,而她也期待未来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
所以她坚持要换生物瓣。
这意味着她将来不仅要承受怀孕分娩之苦,还要提防瓣膜衰败,做好随时可能需要再次手术的心理准备。
孤身一人的她,还得把继续寻找人生另一半的事情提到战略高度,越早越好。
虽然这样看似有点滑稽,但未来这个单身的姑娘的婚姻之事不仅是社会需要,还是医学需要。
这完全可以说是她与命运的一次对*。
张雨的弟弟已经组建自己的家庭,有一个已经可以满地跑的儿子,母亲也不再外出务工,一心在家照看。对张雨的原生家庭来说,貌似一切已经较为圆满了,因此对于手术的选择,家人顺从她自己的意志。
我们作为她的医生,其实手术不难做,难的是这一刀下去,女神的躯体便不再完整,前胸一道丑陋的伤疤会伴随她的余生。而且这道伤疤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对面的人,她做过心脏手术。
常规心脏手术后的伤疤
毫无疑问,这会极大增加她结婚生子的难度。
伤疤,对爱美的人来说,摧毁的不仅是肌肤,也是自信和尊严。
主动脉瓣的外科手术,无论如何都是一种体外循环手术,直视下进行操作的位置靠近胸骨上端,这意味着切口必须从上端开始,而且一般情况下,为了心肌保护充分、同时也提防其他意外情况,主刀更希望能把自己的整只手都伸进切口从而触摸心脏。
常规完全锯开胸骨
这样一来,完全锯开胸骨,常规的切口可能达到20厘米以上。
你愿意娶一个胸前有20厘米切口的女孩为妻么?
这个答案,我们原本可以忽略,医生本就是专注于病情,患者痊愈出院后面临的社会压力并不一定要纳入考虑。
但这次不一样,换瓣手术,对张雨的命的确重要,但手术后的尊严,对这个为了将来的生育而坚持生物瓣的姑娘来说,一样重要。
常规主动脉瓣手术的切口
内行人士知道,主动脉瓣手术可以把切口做小,那就是只离断胸骨的上半部分,如此切口可以缩小到10厘米以内。但是这样依然需要从上至下开胸,还是会留下一道可以从领口看到的伤疤。
要进一步缩短切口,就要保留最上面一段的皮肤,这样给劈胸骨的操作带来不小的麻烦,需要把电锯头部歪着,先伸进皮肤深处的胸骨上窝,几乎与水平面成30度角,一点点从上部锯开后再向下移行,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上端皮肤完整性。
微创手术给医生带来的不仅是开胸的麻烦,还要确保手术前的诊断高度精确,而且要保证一样的心肌保护效果,否则一旦手术中出现状况,还是要扩大切口。
我们这个团队长期以来有着对切口长度的执着,不仅追求快,还追求短。
这之前做到的最短主动脉瓣置换切口,是7厘米,患者是一个失去丈夫的单身妈妈。
这一次,开胸的任务落在我的头上,和主刀商议后,目标定在6厘米以内。
就这么决定了,让这个和命运对*的姑娘,在人生最美好的年纪,成全最美丽的自己。
肆
张雨说她这几个月以来哭过,也怕过,真到了快要手术的时候,反而不紧张了。
签完手术同意书的最后一个字,张雨调皮地对我们眨了一下眼,不过眼角却含着隐约的泪光。
据我的同事说,那一瞬间,他那颗拽酷的心感觉被电了一下。
手术开始后,我先用马克笔在深睡的张雨胸前做了切口标记,在标定最上端时,反复确认各种衣物可能的下缘位置,同时还要留出开胸和之后建立体外循环的空间。
开胸还算顺利,等到真的放入牵开器显露出主动脉,才感觉到切口的局促。
主动脉插管就要占据1厘米,心房插管又要占据2厘米,张雨的升主动脉本身已经开始有扩张的趋势,直径已接近4厘米,还有一根0.5厘米的左心引流管和一样直径的灌注管,而那个牵开器的钢质结构本身也显得如此厚实。就这样,在这个酒杯一样大小的切口里,还要进行后面一样不能少的操作。
张雨手术进行中
停搏液把张雨的心脏保持在瘫软的状态,我们小心翼翼地把一碗冰屑从各种器械、缝线的间隙一点点塞到心脏周围。整台手术下来,除了主动脉瓣本身的操作区域,几乎没有多余的空间。
手术顺利完成,缝完最后一针,我把尺子放在切口旁边,去掉皮肤牵扯后的红肿区域,最终长度5.7厘米。
熟睡中的女神不知道,虽然我们不是整形外科医生,但为了她的终身大事,也算是操碎了心。
最终手术切口长度
张雨从监护室中醒来后,“从来没有觉得这么口渴过”,但她默念着手术前护士的嘱托,安静地等待天明……
出院后,张雨还是回到了她工作的地方,休息一个月后便回到了孩子们中间。
从朋友圈里可以看到她的日常,即便只是照片和小视频,也能感受到孩子们那一尘不染的心灵们,仿佛那个喧嚣的城市里的一座梦幻之岛。
三个月过去,张雨如约回来了,妆容依旧精致,女神还是那个女神。复查生物瓣功能良好,切口已经愈合成一条短短的红线。
张雨近照(照片已获本人同意)
我们问她找到男朋友了么,她故意苦着脸说还没有……
虽然有点小小的担心,但她的自信和乐观,依然令我们觉得一切皆值得。
我推荐她佩戴一枚叫做“暮星”的吊坠,某宝上很容易买到。
暮星,是《指环王》里精灵公主阿尔温的项链,也是她本人的名字。暮星长6.5厘米,最宽处3厘米,挂在胸前,正好完全覆盖这道手术的伤疤,可以穿任何她想穿的衣服。
同时也隐含着这部魔幻巨著的寓意:
即使希望趋于毁灭,也要继续勇敢前行。
阿尔温与暮星
或许,若干年之后的她,果真在丈夫和孩子的陪同下来接受二次手术。
真到了那个时候,我想和她的孩子讲讲当年这道伤疤背后的故事,
和那个勇敢的母亲。
--------------------------------------------
扫一扫,可加北境刀客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