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医院看白癜风好 http://www.xftobacco.com/m/“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当列夫·托尔斯泰写下这句《安娜·卡列尼娜》的开篇语时,每个家庭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当孩子做错事,父母“一致对外”的隐情
小峰是初一学生,小学毕业的那个暑假才刚刚接触到某款手机游戏,就开始疯狂地迷恋上了。
最近的一次英语课堂测试,他又是倒数第一,分数少得可怜。用小峰自己的话说,数学一学就会,语文以前有积累,英语就不爱背单词,嫌烦。
晚饭时妈妈和下班回来的爸爸说了孩子的成绩,爸爸怒火中烧,饭没等吃两口,就忍不住拿起儿子的手机摔在了地上,他和小峰说:“我天天上班多辛苦,今天吃完饭还得加班,你怎么这么不争气!”
小峰听完父亲的话阴阳怪气地说:“全家就你最伟大!”不成想却挨了爸爸的一记耳光,儿子愣了几秒,随后饭也不吃跑了出去。
妈妈要追孩子却被爸爸一把拉住,还反问她:“你天天在家是怎么教育孩子的?他不是和你好吗?”
妈妈闻听此言感到很委屈,和爸爸吵了起来。本来是孩子的问题,却引发了家庭大战。
其实深究起来,造成这种局面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孩子的问题实质却出在夫妻身上。
爸爸一个人上班感到“鸭梨山大”,总是指责妈妈没有带好孩子,还对母子间的感情有一丝嫉妒的意味,而妈妈力排众议坚持照顾孩子上初中,是牺牲了自我成全了家庭,却时常被不理解和打击,这让她很伤心。
孩子的问题背后,交织着各种家庭矛盾
父母已经很久没单独去看过一场电影了,也很少做交流,平时甚至连话都不多说。
只有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父母才能难得地找到“一致对外”的枪口,因这件事情而变得团结起来。
妈妈像是一个告密者,她整日忙碌又孤单,和爸爸唯一的话题就是“孩子的问题”,这种焦虑不安很容易投射在孩子身上,似乎孩子出问题,妈妈才能有和爸爸沟通的机会,是不是很畸形?
而爸爸则像是一个裁决者,不仅掌握着家里的经济大权,还在很大程度上主宰着妻子的快乐,以及儿子的养成。
他常常是“诈尸式育儿”和“丧偶式育儿”的批判对象,可惜自己一直都不知道。
而从根本上来看,他们夫妻间的亲密感在急剧降低,导致孩子才能成为问题的突破口,大吵一架也是近来说话最多的一次谈话,这个热点虽然主题不够好,却能“提升”一下家庭的温度,至少他们交流了。
所以,很多时候看似是孩子的行为问题,比如厌学、游戏成瘾、早恋、不听话等等,撕开那层神秘的面纱,导致家庭结构失衡的伤口,却是夫妻关系的问题。需知,夫妻关系是大于亲子关系的。
而婚姻生活中,除去夫妻关系,还有婆媳关系,代际关系等等。五岁的孩子小美看上去要比同龄的儿童成熟许多,她更会揣摩人的心理,有些小聪明,却也透着点惴惴不安。
究其原因就在于她的妈妈总和奶奶闹矛盾,因为育儿理念、消费观、生活习惯,乃至于父母处对象时的一些琐事,都有可能成为婆媳大战的导火索。夹在两个强势的女人中间,小美不得不成熟起来。
卢梭说,家庭里常常有一种“平静的绝望感”。
这个比喻很妙,更加痛彻心扉。所有孩子的问题都能从父母身上找到影子,这本不应该是孩子来承担的.
可偏偏孩子既是那个链接父母,上一代两个家庭的枢纽,又极有可能是家庭矛盾的“出气筒”,“问题孩子”的背后,就常有这样一种“平静的绝望感”,冷漠得让人窒息。
“平静的绝望”或许会导致亲子关系崩裂
大人有着很多的心事和难言之隐,但孩子并不知情,或者不理解父母的难处和苦心。
而家庭看似平静的背后,是一潭死水的绝望,夫妻感情不睦,家庭关系失调,唯独对孩子的问题大谈特谈,大打出手.
解决办法也是自以为是的“从孩子中来,到孩子中去”,丝毫不去反省自己的过失,治标不治本,对孩子的成长和家庭来说都岌岌可危。
父母之间感情失和会极大地影响到孩子的安全感,他可能会因为和谁更好的问题而苦恼,或者两个都不理。
对于小孩子来说,就可能像小美那样,小小年纪就要对爱你的人进行心理分析,然后做出符合双方要求的行为,来讨好和满足大人,而自己则变得伤痕累累,小心翼翼。
等到再大一点有了自己的判断能力和行为能力后,或许就会因此而变得叛逆,当大人对孩子的问题喋喋不休的同时,其实孩子从骨子里也没看好父母的爱情,甚至对家庭感到绝望。
从小在各种家庭矛盾交织下长大的娃,对情绪的认知和处理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他会将斤斤计较、互相伤害、打击讽刺等手段很自然地运用到自己的人际关系中,在消极影响下,孩子很可能变得迷茫和走错方向,失去了未来。
而最核心的问题则是亲子关系会在这种情况下渐行渐远,“平静的绝望”也许就是压倒亲子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何打破“平静”,创造孩子良好的成长氛围?
今天我们的立足点其实不在孩子本身,而是透过孩子的问题来看父母的潜在危机,而从源头上要改善,还是要从家庭整体结构来着眼。
首先谈谈克服个体缺陷,这是对父母的基础要求有的父亲或母亲内心是有创伤的,比如童年被父母区别对待,或者因为贫穷而辍学等等,当这种创伤以“希望”的方式强行安放在孩子身上时,就容易激起孩子的不满,引发更多问题.
在这一点上,希望父母能充分地认清自我,再来要求孩子,不要以个人的名义来进行捆绑式“售卖希望”。
再来说说重塑美好的夫妻关系问题夫妻关系中常常夹杂着亲子关系,但你要知道孩子不是你问题的源泉,没有教育好孩子才是,为什么没有教育好呢?先反思下自己,是不是夫妻关系早就已经降至冰点了,因孩子引发的焦虑和冲突往往是夫妻关系的深度纠结,该改改了。
最终要做的事情,也是我们要达成的一个目标,就是形成良好的亲子氛围,需要遵循“六不”原则。
不因夫妻矛盾而拿孩子出气,不因婆媳问题而让孩子为难,不因夫妻分工不同而彼此嘲讽,不因孩子问题而互相推脱,不因工作难题而迁怒于娃,不因代际沟通而宠溺过度。
做到这几点,相信你在收获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同时,也必将迎来亲子关系的蜜月期,记住,这二者永远是相辅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