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手畸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冰与火之歌系列从布蕾妮历险记看小说表 [复制链接]

1#

前言

HBO大剧《权力的游戏》第八季已经播映完毕,一共八季的史诗式巨制,为观众呈现了气势恢宏、激烈震撼的战争场面,也表现了波谲云诡、尔虞我诈的权谋斗智,令人大呼过瘾。

关于剧集是否烂尾的讨论热潮也逐渐消退,无论最终的大结局是否令你觉得满意,《权力的游戏》的所有故事剧情和人物结局都已经尘埃落定了。

然而,原著小说《冰与火之歌》远远不止如此,众多没在电视剧里出现的故事线,都有待胖爷爷马丁的第六、七卷来解开谜底。在此,再次衷心祝愿马丁爷爷永远健康、笔耕不辍。

“权力的游戏”是HBO八季电视剧采用的名字,但只不过是《冰与火之歌》第一卷的名字,因此原著小说想表现的内容和思想,同样也远远不止“权力的游戏”。这个正是笔者写本篇小文的目的,让大家可以了解一下,除了战争和权谋,《冰与火之歌》还有些什么。

一、《冰与火之歌》不止有战争和权谋

“真正危险的是别人玩权力的游戏时你做老百姓。”——梅里巴德修士

当统治阶层在朝廷上玩权力的游戏,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战争和杀伐时,歌手们在歌颂传唱英勇战斗的英雄,学士们为获得胜利的君主树碑立传,没有人会在意被战火荼毒的老百姓,除了老百姓自己。

战争和权谋,固然让人看得过瘾,但权力只是少部分人玩的游戏。除去权力游戏的玩家,剩下的大部分是权力游戏的棋子,更多的是甚至连棋子都算不上的老百姓。

《冰与火之歌》的POV人物几乎都是贵族身份或者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从他们的视角看到的基本是社会上层人物的境况和活动,但是我们仍然能通过部分POV人物去观察到劳苦大众的遭遇。

如艾莉亚在河间地流浪时的种种经历,再如詹姆在来回奔流城和君临城路途上的耳闻目睹,又如布蕾妮在寻找珊莎历程上的所见所闻,都为我们了解战争年代下的老百姓提供了宝贵的第一视角。

在本文中,就让我们跟着布蕾妮,去看看战争年代下基层平民的命运。

二、美人布蕾妮其人

在跟着布蕾妮踏上寻找珊莎的险途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布蕾妮是怎样一个人,是什么身份,这有助于我们去理解她对路上见闻的判断和评价。

美人布蕾妮,正确的叫法是塔斯的布蕾妮,“美人”是对她的戏称,实际上恰恰相反,她样貌丑陋、身材粗大,缺乏女性的外貌特征,连她自己都觉得自己是个“畸形的怪胎,不男不女。”但是她身份高贵,她是塔斯岛上暮临厅塞尔温·塔斯伯爵的独女,也是暮临厅的合法继承人,将来很可能成为塔斯女伯爵,跟其它大部分POV人物一样,是不折不扣的贵族出身。

尽管身份高贵,但她由于外表问题,从小到大的多数时间都生活在他人的嘲笑、挖苦和歧视之中。因此,布蕾妮极度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同,对任何真诚待她的人,她都会毫无保留地付出自己的情谊或是忠诚,甚至以性命去宣誓效忠。她任性、执拗,同时也很真诚、率直、守信且富有决心。

尽管身边的大多数骑士待她不佳,甚至拿她打赌开毫无骑士风度的残酷玩笑,布蕾妮仍天真的坚持着自己理想中的骑士精神。即使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她永远无法成为一名骑士,但她仍然时时刻刻恪守着真正的骑士信条,堪称是维斯特洛大陆上最美的女战士。

布蕾妮秉性善良,正直无私,勇于保护无辜弱小,不像大部分傲慢的贵族,她对平民百姓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因此我们通过她的视角,能清晰地感受到她对基层民众的同情和关怀。

三、布蕾妮历险记

在《冰与火之歌》已出版的五卷中,布蕾妮只是在第四卷《群鸦的盛宴》作为POV人物,但她在第四卷中一共有八个POV章节,是这一卷里非常重要的人物,在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揭示此卷的主旨中起了主要的作用。

笔者喜欢把布蕾妮的八个POV章节串起来连续阅读,因为这是一条相对独立的短篇故事线,所以不会由于跳过了其它章节而导致情节上的不连贯。从布蕾妮接受詹姆的托付出发去寻找珊莎开始,历经暮谷城、女泉城、轻语堡、寂静岛、盐场镇、十字路口客栈,到她被石心夫人俘虏结束,这段关于布蕾妮的故事,我们可以把它称作“布蕾妮历险记”。

与剧集《权力的游戏》里不一样,原著中“布蕾妮历险记”的过程并不顺利、结局并不美好,布蕾妮不但没有找到珊莎,就连艾莉亚也没有见到一面,更不消说护得她们周全。未看原著怕剧透的看客,可以就此打住,剧集党或不怕剧透的,让我们开始跟着布蕾妮去历险吧。

在君临城与詹姆告别后,带着守誓剑,带着对凯特琳夫人和詹姆的承诺,布蕾妮首先踏上前往暮谷城的路途,在结识了两个伙伴同行后,她遇到这样一支队伍:

虔诚的唱诵声逐渐充斥树林,如同闷雷。突然间,声音的源头出现在道路前方。一群肮脏邋遢的乞丐帮兄弟当先领头,他们留大胡子,穿粗布长袍,有的赤脚,有的趿便鞋。后面走着大约六十个衣衫褴褛的男人、女人和小孩,还有一头花斑大母猪,几只绵羊。有几个男人拿着斧子,更多的拿粗糙的木头棍棒。

(引号文字内容原文引用《冰与火之歌(卷四):群鸦的盛宴》(乔治R.R.马丁著,屈畅/胡绍晏译),下同)

最令人毛骨悚然的还是这个场面:

他们中间有一辆用灰色碎木头做的双轮拖车,上面高高地堆满骷髅头和零零星星的断骨。

这是一支由流浪修士带领的平民队伍,他们都是无家可归的战争受难者,带着幸存的亲人妻儿和仅有的物品牲畜,前往君临城的贝勒大圣堂寻求援助和保护。而拖车上高高堆着的骨骸,则是在战争中遇害的神职人员。

领头的修士向布蕾妮一行作了解释:

“这些骨头属于那些虔敬神灵的圣人,他们因信仰而遇害,但至死不改为七神服务的决心。有些是饿死,有些被折磨致命。圣堂遭到掠夺,堂里的处女和母亲被亵渎神灵、崇拜恶魔的家伙强暴,连静默姐妹也受到骚扰。”

当神职人员都无法在战争中幸免于难,平头老百姓的遭遇就可想而知了。

离开这支平民队伍后,布蕾妮三人遇到另一群艰难地同样前往暮谷城的人。这群人由一个商人和六个仆人组成,外加一位受雇作为保镖的雇佣骑士。当他们听见布蕾妮等人的马蹄声时,如同惊弓之鸟,纷纷做好应战的准备——显然这一群人在路上经历过不少危险。

“五王之战”的战争基本已经结束,但局势依然不稳,到处都有可能遇上流寇土匪。有钱的人可以雇佣护卫来保护自己,没钱的人只能祈求神灵的保佑。

布蕾妮三人与商人队伍同行至“老石桥”客栈,在此稍事休整后,布蕾妮提前在天亮前独自动身,出发前往暮谷城寻找珊莎。布蕾妮从君临城到暮谷城的一路上询问了不少人,都没有获得任何有关珊莎行踪的线索。

直至她在暮谷城的七剑客栈,遇到一位流浪的侏儒修士,得知有一个小丑最近曾在女泉城出没,她认为这个小丑可能是带着珊莎逃出君临城的唐托斯爵士。

这位侏儒修士,也是战争的受害者,他告诉布蕾妮:

“我的圣堂靠近女泉城,女士,但它被狼仔烧掉了,我们尽可能地加以重建,然后却来了群佣兵。我说不出是谁的人,但他们蛮横地抢猪,杀死兄弟。我挤进一段空心原木里躲藏起来,其他人个子太大,没能幸免。感谢铁匠给予我力量,我花了很长时间把他们全埋了。完事之后,我挖出长老埋藏的少许钱币,独自流浪。”

战争中,任何一方都会对平民造成伤害,不论是反复无常、只认金钱的佣兵团,还是以兰尼斯特家族军队为主的联军,又还是被多数读者觉得是正义一方的“狼仔”——北境军队,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带来的战乱和伤痛没有本质区别。

在获得疑似珊莎的线索后,布蕾妮继续往女泉城进发,路上识破了一直跟踪她的一个男孩——波德瑞克,小恶魔提利昂的侍从。布蕾妮得知小男孩并无恶意,他只是想通过布蕾妮找到珊莎,再找到提利昂继续当侍从,于是同意小男孩与她一起上路。

到达女泉城后,布蕾妮遇到一位“故知”,海尔爵士。海尔爵士是当初拿她打赌的始作俑者,因此布蕾妮对他极其厌恶。海尔爵士想向布蕾妮提供协助,以弥补过失,但布蕾妮并不领情。

布蕾妮根据侏儒修士提供的消息,在一间“臭鹅酒馆”找到了一个叫机灵狄克的人,是他声称自己哄骗了一个小丑。经过讨价还价,机灵狄克同意带布蕾妮去一个叫轻语堡的地方找小丑,条件是两枚金龙,如果同时找到了珊莎或艾莉亚则是六枚。

布蕾妮三人一连数日风雨兼程前往轻语堡,涉过沼泽,翻过山岭,穿过森林,开始还有客栈和农舍可以过夜,后来只能冒雨露宿在岩石和大树下。

经过艰难的跋涉,布蕾妮终于来到轻语堡,找到的小丑并不是她期望中的小丑,而是勇士团的成员夏格维。除了小丑夏格维,另外还有两位勇士团的成员。勇士团是臭名昭著的佣兵团,成员个个都凶残成性,当初布蕾妮和詹姆在去君临的路上就是被勇士团俘虏,导致詹姆右手被砍、布蕾妮差点被强奸。

双方对峙期间,其中一个佣兵透露,艾德·史塔克的女儿正与猎狗桑铎·克里冈一起前往盐场镇。一场激烈战斗的结果,机灵狄克被夏格维击杀,而布蕾妮在波德瑞克的协助下,惊险地将三个佣兵杀掉。

海尔爵士“及时地”在战斗结束后出现,协助布蕾妮二人将机灵狄克埋葬,然后三人一同返回女泉城。在女泉城,海尔爵士告诉布蕾妮有一位叫梅里巴德的流浪修士,对三河流域非常熟悉,可以跟着他前往盐场镇寻找珊莎。于是,队伍变成了四个人外加一头驴和一条狗。

梅里巴德是个没有圣堂的修士,在教会的等级阶层中,地位仅比乞丐帮兄弟高一点。七国上下有数以百计像他这样衣衫褴褛的修士,从事基层工作,在各个肮脏的小村庄间跋涉,执行宗教仪式,主持婚礼与忏悔。

梅里巴德修士用驴子驮了很多食物,打算带给沿途贫穷饥饿的三河百姓。他在河间地行走了接近四十年,赤脚跨过每里地不下十遍,熟悉每一个市镇和庄园,熟悉小得连名字都没有的村庄,熟悉连地图上都没有的泥泞曲折小径。由于长期接触基层,梅里巴德修士非常了解民间疾苦,他深知老百姓们遭遇的是什么、渴望的是什么。

他们在路上,有一段关于逃兵、残人的对话,梅里巴德修士对这些人的理解很透彻,也对这些人很同情。

“……所谓的残人更值得同情,尽管他们或许也一样危险。他们都曾是淳朴的平民百姓,从没离开自己的房子哪怕一里地,直到某一天,领主的召唤来了。于是他们穿着破烂的鞋子和破烂的衣服,在领主华美的旗帜下出发……兄弟、父子、朋友共同踏上征程……战争仿佛是一场伟大的冒险,是大多数人做梦都梦不到的美妙历程。”“然后他们尝到了战争的滋味。”“对一些人来说,一点点滋味便足以令他崩溃,更多的人继续坚持,一年又一年,直到数不清参加过多少次战斗,但即使是第一百次战斗中幸存下来的人,也有可能在第一百零一次战斗时崩溃。弟弟眼看着哥哥死去,父亲失去儿子,朋友的肚皮被斧头劈开,他还试图塞住自己的肠子。”“他们看见带领自己上战场的领主被砍倒,另一个领主高声宣布他们现在属于他。……从来吃不饱,鞋子在无休止的行军中逐渐解体,衣服烂成布条……”“如果想要新靴子,或更暖和的斗篷,或生锈的铁半盔,他们就得从尸体上拿,不久,他们也开始从活人那儿偷……他们偷这些人的东西,偷鸡摸狗,杀牛宰羊,而这距离掠走平民的女儿也就一步之遥。某天,当他们环顾四周,意识到所有的朋友和亲人都已逝去,自己身边全都是陌生人,头上的旗帜也难以辨认时,已惶然不知身在何处,不知如何回家。他们为领主而战,领主却不晓得他们的姓名,只会威风凛凛地高声呼喝……骑士们袭来了,那些全身铁甲、看不到脸的骑士,冲锋时钢铁的轰鸣充斥整个世界……”“然后那个人崩溃了,他当了逃兵,成为残人。”“……到了此时,所有家的观念都已消失,国王、领主和神祗对他来说不如一块馊掉的肉……逃兵的生活今日不知明日,吃了上顿不知下顿,活得像野兽而不像人……目前这种时局,旅行者应该小心逃兵,警惕逃兵……但也应该同情他们。”

战争制造了大量的逃兵、残人,他们会加害于别人,同时也是战争的受害者。

实际上,梅里巴德修士小时候也上过战场,他说他的哥哥和朋友也死在战场上,死于疾病或战斗。海尔爵士问梅里巴德修士,他经历的是不是“九铜板王之战”?梅里巴德修士回答,“他们这样命名,但我既没有见到一位国王,也没赚到一个铜板。那只是一场战争。”

诚然,无论史书和歌谣上如何描述和赞颂这场战争,对于大部分老百姓来说,那是一场战争,也只是一场战争。

作为亲身参与战争的平民,相比同样参加过战争的布蕾妮、海尔爵士等贵族,梅里巴德修士对战争有着更深的体会。一将功成万骨枯。战争是贵族们建功立业、加官进爵的好机会,但这却是建立在千千万万平民百姓家破人亡的基础上。

贵族无论生死胜败,都可能被歌手谱曲传唱,被学士记入史册,而平民则如同秋后的枯叶般凋零而无人知晓,运气好的人还能拖着残躯回到家乡苟活,大部分人则死在战场上和征途中,成为群鸦的盛宴。

在梅里巴德修士的带领下,布蕾妮一行人造访了盐场镇对岸的修道院。修道院建在离岸半里远的小岛寂静岛上,得益于地理环境,是三河流域之中极少数没有被“五王之战”波及的地方之一。修道院长老在招待了布蕾妮等人后,单独与布蕾妮促膝长谈。

长老告诉布蕾妮,他亲手埋葬了猎狗桑铎·克里冈,而与猎狗在一起的史塔克之女是艾莉亚而非珊莎,艾莉亚也在前往盐场镇的路上失去了踪影,而盐场镇被歹徒洗劫和焚烧,艾莉亚很可能无法幸免于难。至此,布蕾妮想通过猎狗找到珊莎的这条线索也断了。

谈话中,长老透露了他的身份,他也曾经是一位骑士,直至他“战死”于著名的三叉戟河之战。

“我为雷加王子战斗,尽管他从不知道我的名字,这很正常,我侍奉的领主侍奉另一个领主,而这另一个领主决定支持龙而非鹿。假如他作出相反的决定,我也许就站在河的另一边。战斗血腥残酷。歌手们总是让人们相信,在河中苦斗的只有雷加和劳勃,为了一个他们同时爱上的女人,但我向你保证,其他人也在奋战,我就是其中之一。”

不只老百姓,即使是有一定地位的下层骑士,都无法选择支持的一方,更无法选择是否参与战争,只能被战争的车轮带动,或带到未知的终点,或碾碎在半途。

长老被击倒在河里,但没有被淹死,而是漂到寂静岛上,开始了第二次的生命。此后十年,他都保持缄默,在沉思、祈祷与静默中偿还罪过。他参与了战争,看透了战争,厌倦了战争,最后痛恨战争。

长老建议布蕾妮停止寻找珊莎,回到塔斯岛的暮临厅,陪伴在她父亲身边。因为他觉得如果布蕾妮战死,塔斯伯爵也许会把她的剑和盾骄傲地悬在墙上,并为她自豪,但如果别人问他,他肯定宁愿有一个活生生的女儿而不是破碎的盾牌。

布蕾妮拒绝了长老的好意,她说她答应过詹姆,“我必须去救她……不成功便成仁。”

第二天,布蕾妮四人继续上路,他们从寂静岛乘坐渡船抵达盐场镇,却发现盐场镇被洗劫后只剩下死亡和荒芜。他们离开盐场镇前往十字路口客栈,在距离客栈一里处,遇见了第一具尸体。尸体被吊在树上,嘴里塞着一块白色盐块,食腐乌鸦正在啄尸体的脸。

再往前走,他们遇到越来越多的死尸,都吊在树上,口中都塞满了盐。他们判断这些人都是逃兵,各路诸侯制造的残人,被领主老爷们抛弃的废物,是之前洗劫盐场镇的人。

抵达十字路口客栈后,布蕾妮发现客栈里只有一群小孩,有男有女,最大的不过十一二岁,最小的还不会走路,都是在战争中失去了父母而无家可归的孤儿。梅里巴德修士把带来的食物分享给孩子们,他们一同共享晚餐。

欢乐祥和的晚餐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在雷雨中,一群不速之客骑马闯进客栈的院子。布蕾妮认得来人是勇士团中最凶残、最嗜血的佣兵,一共七个,都是毫无人性的野兽、怪物。为了保护孩子们,战斗很快开始,布蕾妮首先单挑领头的佣兵罗尔杰。经过多个回合,布蕾妮抓住罗尔杰滑倒的机会,一剑了结掉对手。

但她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被一个魁梧圆胖的佣兵提起并重重地摔在地上。由于在身型和力量上完全被对方压制,布蕾妮在泥地上与佣兵扭打时完全处于劣势。她的手臂被磕断,脑袋被砸得眩晕,喉咙被掐住导致窒息,脸也被对方疯狂地啃咬……最后她晕了过去……

请原谅笔者把布蕾妮的历险记转述得如此平淡无奇,因为本文的重点不在于此。需要指出的是,在原著中布蕾妮的经历和遭遇,比在剧集中要复杂和惨烈得多。笔者在这里卖个关子,让布蕾妮的历险记到此提前结束,欲知布蕾妮后事如何,请看原著分解。

四、《冰与火之歌》表达的反战思想

从布蕾妮的历险记,我们可以看到战争年代的平民命运,而看到了平民在战火下的悲惨命运之后,我们更应该去思考一下,战争真正带来的到底是什么。

《冰与火之歌》是一部史诗级的长篇奇幻小说,笔者窃以为它不仅仅是优秀,而堪称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一部优秀的作品和一部伟大的作品,本质的差距在于思想性。

《冰与火之歌》在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描述了丰富的自然场景、恢宏壮烈的战争场面、曲折离奇的权谋斗智,以及构建了一个天马行空的冰火世界之外,更表达了很多深刻的思想,其中重要的一个就是反战思想。

作者马丁本身就是一位反战主义者,他读大学的时候正好遇上越南战争,他反对越战,拒绝服兵役,甚至不惜为此而冒着坐牢的风险。正如“最好的战争片,都应该是反战的”,马丁在《冰与火之歌》描述了众多的战争场面,目的不是赞扬战争、美化战争,而是反对战争、批判战争。

第四卷的书名——《群鸦的盛宴》就说明了这一卷的主旨。乌鸦在本书这个“冰与火”的世界中,是著名的食腐动物。一场战斗过后遗留的无数尸体,往往无人收敛埋葬,最终成为以乌鸦为首的食腐动物们的大餐。正如古诗有云:“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蒿里行》节选)

很明显,作者马丁在第四卷想要表达的,是经历了五王之战后,满目疮痍、赤地千里的国家,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平民,外强中干、虚有其表的贵族——战争中没有真正的赢家,最终的下场都是成为群鸦的盛宴。

马丁在书中不止一次地表达“群鸦的盛宴”这一主题。

詹姆POV章节中:

战役之后第二天清晨,无数乌鸦前来享用盛宴,享用胜利者,也享用失败者,正如当年在三叉戟河畔它们享用了雷加·坦格利安。君侯的下场往往是乌鸦的肚子,王冠真是个讽刺的笑话。

亲爱的老姐,这样搞下去,我们总有一天会成为群鸦的盛宴。

伊伦·葛雷乔伊POV章节中:

每当战斗结束,总会立刻有成百上千只乌鸦赶来在群尸上开展盛宴。

提利昂POV章节中:

乌鸦展开宽阔的黑翅膀,在灰色的天空中飞翔,随着他的移动,它们如片片狂暴的乌云,升腾而起,暂别腐肉盛宴。

席恩·葛雷乔伊POV章节中:

即便在这里、在荒冢屯,乌鸦也依旧盘旋,等待用我们的尸体展开盛宴。

……

各种POV人物通过语言或思想活动,都在有意无意地提醒着读者们:战争只有一个结果,就是“群鸦的盛宴”。

发动战争、挑起战争的贵族和统治阶层,这批所谓权力游戏的玩家,最终成为群鸦的盛宴,可谓是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而更多的基层平民,遭遇更惨重的伤亡、受到更残酷的洗劫,却完全是无辜地成为权力游戏的棋子、牺牲品。但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无论生前如何显赫、如何高贵,死后也只是乌鸦的一顿大餐而已。

马丁通过布蕾妮、詹姆、艾莉亚等POV人物,对平民在战争中的遭遇作了大量的描写,使得整个作品的思想性得到了提升。抛开艺术性和可读性暂且不谈,作品所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已经是《冰与火之歌》区别于其它追求娱乐性、着重于感官刺激的文学作品的最大特点。

在当今快餐文学、网络小说泛滥的娱乐化年代,阅读到《冰与火之歌》对战争的思考、对平民的关怀,犹如久旱逢甘霖,令人不忍释卷,一读再读。

(全文完)

文:野渡艄公

说明:本文配图均来源于网络,人物图片为HBO《权利的游戏》剧集的剧照,如有侵权,请联系笔者删除。

《冰与火之歌》系列文章:

1.《冰与火之歌》系列:POV写作手法与詹姆·兰尼斯特的从黑变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